解放军边防学院学员六队体能训练纪实

    武装五公里越野,山地十公里耐力跑,400米冲坡跑……,作为边防学院唯一一支摩托化步兵指挥专业的合训分流学员队,学员六队结合专业特点,紧贴实战需求,从难从严施训,练出了一支体能素质过硬、意志品质坚定的“准军官”队伍,为学员当好一线带兵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锻造精兵就要全地域

    每到体能训练时间,学员热议的话题就是今天的训练场地在哪?原来,为了让训练环境贴近真实战场,该队党支部讨论研究出了新举措:利用学院周边多样的地形环境,组织官兵在不同的场地进行体能训练。经过队干部实地考察后确定了多个训练场地,有山路、公路,也有上坡路、下坡路,更有耐力训练场地、爆发力训练场地,应有尽有。这让曾经只在塑胶跑道训练的学员很不适应。“战场环境永远不可能是平坦的塑胶跑道!”姚翔队长的话掷地有声。
    场地条件苛刻了,训练标准却丝毫没有打折扣。在塑胶跑道耐力训练是五公里跑,在新路线反而成了八公里跑,在塑胶跑道爆发力训练是四百米冲刺跑,在新场地就是四百米冲山坡跑。在训练中,队干部发现,虽然训练强度增加了,但是学员们的训练热情却越来越高涨了。
    有人认为,作为未来的指挥员,在塑胶跑道练练基本的体能就可以了,没必要这么较真儿。可是胡滨教导员却认为,“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我们只有在平时训练中瞄准实战高标准训练,才能避免战时不必要的伤亡。

锻造精兵还得全天候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训练场上,学员们你追我赶,在雨中大声嘶喊着,像这样的训练场景在该队并不少见。该队要求不管天气条件如何,也要严格按照体能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在提升学员体能素质的同时,砥砺学员血性虎气。
    一天夜里,学员刚进行完夜训走在返回营区的路上。“科目:夜间奔袭。目标:宿舍。时间:20分钟。出发!”突然,队长下达了夜间奔袭的命令。在大家还没回过神的时候,队长已经冲在了队伍前面,一次别开生面的体能训练就这样展开了。像这样临机的体能训练科目经常穿插在该队日常的操课中,极大的延伸了学员体能训练时间。
    宁要符合实战的合格,不要脱离实战的优秀。想要锻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全天候精兵就得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敢于在全天候全时段摔打锻炼部队,才能激发官兵逆流而上、搏击风浪的能力和勇气。

锻造精兵更需讲科学

    科学练兵事半功倍,要想锻造精兵就必须向科学要效益。为此,该队一直坚持科学施训的原则,创新方法组织体能训练。
    该队组织体能训练存在一个“怪现象”,体能训练时间分配呈现葫芦状,热身运动和放松活动时间很长,真正训练的时间反而很短。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正是姚队长组织体能训练的“硬性要求”。毕业于军事体育学院的姚翔队长曾经是一名专业运动员,他深知科学组训的重要性,为避免产生训练伤,姚队长要求学员队进行体能训练必须保证身体在训练前是热的,训练时是兴奋的,训练后是放松的。自从有了这个“硬性要求”之后,学员队连续三个月体能训练零受伤。
    效果怎么样,还得靠数据说话。为了全面掌握学员体能素质,该队为每个学员建立了体能素质成长档案,坚持落实体能每周一测,每周一分析,每月一完善的“三个一”制度。一份近期数据显示,该队武装越野五公里100%合格,良好以上水平56%,相比上次测试成绩提高了6%。有了这样的“大数据”,让学员们对自己的体能水平心里有了底,训练有了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训练主动性。

(柳银辉  胡滨  王程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