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好体育人行动”注重实效

  虽然受到低温寒潮的影响,山城重庆的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不少畏寒的人都穿上厚厚的棉袄,或者在温暖的房间里躲避着严寒。但是日前记者在重庆市巴南区体育中心的运动场上看到,喜爱健身锻炼的市民,却在严寒天气中练得红光满面、热火朝天,仿佛在向严寒挑战。
     在羽毛球场上,一些市民也在“捉对厮杀”,他们穿着短衣、短裤,头上冒起阵阵热气,让你忘了这是数九严冬。一对正在健步行的中年夫妇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天晚上都要走一小时,刚开始感觉走路太单调,前些年体育局专门安排“好体育人”健身志愿服务者带领我们健步锻炼,让我们掌握了科学健身的方法,现在行走起来再不觉得枯燥乏味了。
     在广场的一角,记者遇见正在手把手教别人跳交谊舞的彭老师,四周围着一群人,随着彭老师的舞步移动、旋转、起伏,练得十分认真。彭老师告诉记者,她练习交谊舞有十多年了,前两年她成为区里组建的“好体育人”健身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现在,她每天晚上教人跳舞,让上千名市民免费学会了交谊舞。她说,大伙愿意跟我学跳舞,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
     在体育场的大门旁,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张告示,从早晨6点半到晚8点体育场免费对市民开放,全年开放时间为335天。一位正在体育场锻炼的市民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不仅可以免费到体育中心来锻炼,还有“好体育人”健身志愿服务队给我们进行科学健身指导,体育惠民工程给我们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事实上,体育中心里红红火火的群众健身场面,得益于近年来巴南区体育局在“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行动”中,以坚持体育场地设施为抓手,方便群众锻炼健身惠民;以举办群体赛事活动为抓手,做好本职工作惠民;以提高群众健身技能为抓手,“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惠民,不断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健身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为了给市民健身创造好的条件,近年来巴南区不仅建设了设施完备的体育中心,还新建成了镇街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2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7个,社区健身路径631条,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广场12个,不仅实现了群众体育设施全覆盖,还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
     丰富多彩的群体赛事,不仅能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引领。仅在2015年巴南区就承办了国际、国内和市级赛事14场,举办区级赛事50多场。全区各镇街和区级各部门利用“全民健身月”、节假日、重大活动和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自行车、千人广播操、太极拳等“百千万”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不仅激发了市民的健身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全民健身常态化。
     随着群众全民健身的热情高涨,现在巴南区群众体育组织已发展达17个,拥有团体会员487个,个人会员12万人。全区还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市级6个,区级11个,常年参训人数达到12000余人,成为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快乐成长的乐园。
     为了给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巴南区还专门组建了42支由全区体育系统职工、镇街文体中心主任、各协会成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好体育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学校、社区广场、农村院坝和体育场馆免费指导群众健身,成为巴南区群众健身的带头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