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育精品

  在中国田径协会打造的133个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中有22个中长跑基地,这22个基地中有两个比较特殊,它们均位于河南郑州,分别是金水一中和惠济一中。说这两个基地特殊,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学。在中国田径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金水一中和惠济一中正在努力探索和建设一条体教结合的新路。
     刚刚在两所学校完成调研的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选材田径小组组长、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林向记者介绍,金水一中虽然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中,但通过革新理念和创新机制,中长跑基地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3年,共获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金牌10枚、省全运会13枚金牌,向全国、省专业队、部队和大学输送高水平运动员44名,向省示范性高中输送体育特长生53人,共有25人进入高校深造,其中12名队员被评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优秀苗子。
     在培养运动员方面,金水一中基地非常重视科学选材,专门聘请有关领导、高校专家、专业教练和体育教师等组建选材领导小组,在选材形式上加以创新,以教练自主选拔与组织集中相结合、常规选材与各级运动会选材相结合、体育教师与教练选拔相结合、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以及社会系统选拔相结合,极大拓展了选材面和选材成功率。
     师资力量非常重要,金水一中与郑州市体育局牵手,引进了孙伟等3名专职田径教练。为了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学校经常聘请业内知名专家进行指导。教练组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训练任务,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有氧耐力,重点改进跑的技术,保证了训练的针对性。
     与金水一中一样,惠济一中同样注重选材和吸引教练资源。目前该校有中长跑教练员5名,其中聘请从事中长跑训练工作50余年的原河南省中长跑冠军教练李培立指导担任基地顾问、总教练,聘请原河南省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刘义军担任中长跑基地的具体训练工作。教练组利用课余时间撰写训练日记,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执教水平。
     选材上,惠济一中对全市体育特长生进行基本素质、专项能力和文化课测试,达到专项成绩优异、文化课程合格或者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才会被招进队伍当中。教练组会给每位入队的运动员开“运动处方”,即结合队员自身特点及前期基础,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计划,使运动成绩稳步提高。
     该校的训练基地还得到了郑州市体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郑州市体育局每年都拨付专项资金2万余元,用来加强基地的训练工作。基地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基地的全面工作。队员们平时还可在河南省体育中心副场和室内训练馆开展训练。郑州市青少年测试中心作为训练点的体育科研机构,对队员进行全面测试、全面跟踪、严格监控。
     训练之外,两所基地都采取有效手段,保证队员们接受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文化教育。金水一中每学期从德、体、智三个方面分别按30%、40%、30%的权重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评价。队员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食宿。每天正常上文化课,晚上还会集中学习两小时左右。另外基地还实行“三个走进”的模式,即领导走进运动员生活、教练员走进教室、教师走进训练场,让教练与学校领导、文化课教师相互关注、理解、沟通,真正形成合力,做到体教深度结合、交叉融合。
     惠济一中除了在选材阶段就要对文化课进行测试之外,也要求运动员跟普通的中学生同样标准,上课和考试制度完全相同,保证在不耽误文化课的前提下进行训练,很多运动员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对于小学年龄段学员,基地会安排就读附近中心小学,初中安排在惠济一中,高中年龄段的运动员通过考试则可进入郑州市第二十中学就读,学生报考大学时,学校会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推荐到国内各大高校就读,另外惠济一中每年都会向河南省中长跑队输送人才,以确保优秀运动员能够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