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体校广泛选材精心育人为国出力
地处云南大山之间的会泽县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基层体校,但多年来该校却为省市以及国家输送了超过200位优秀的运动员。比较知名的有连续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男子50公里竞走运动员李建波,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冠军、北京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邓海洋,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第四名蔡泽林,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10000米竞走亚军徐兴德等。在今年中国田径队里约奥运会参赛大名单上,有两人出自会泽体校,分别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蔡泽林以及男子马拉松的朱仁学。
该校教练何亚辉向记者介绍,会泽体校成立于1988年,原名是会泽县体育中学,2004年改为现在的名字。由于学校海拔达到2100米左右,所以一直将耐力项目作为重点来发展,先后成立了中长跑和竞走队,2012年左右云南省竞走队的15名运动员中,有12名来自会泽体校。上届全运会,云南竞走从团体到个人,除了一人来自昭通之外,其余全部来自会泽体校。由于成绩突出,中国田径协会分别在2009年和2013年授予学校中长跑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和竞走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的牌子。目前两个项目的男女4支队伍共配备了4名教练,可以满足日常的训练需求。
一个地处偏远的基层学校为何能培养出如此之多的高水平人才?何教练说,首先学校会严把选材关,这是队员今后是否能够成才的基础。每年4月,学校的教练们都会分头到乡下小学去挖掘苗子,看到基本条件不错的,就测试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中长跑教练员会测试一些跑、跳、立定跳远等动作,竞走教练则会教几个简单的竞走动作,看孩子的节奏和形态如何。一旦发现有合适的苗子,就会亲自登门拜访他们的父母,说服他们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学校去。
在日常训练方面,会泽体校依然坚持三集中,也就是食宿、学习和训练在一起。目前采用这种体制的基层体校已经不多,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将孩子的学习交给其他学校。何教练认为,这种方式不利于训练的系统性。当然,即便是坚持三集中,学校还是非常看重学习,文化课占据的比例比较大。会泽体校日常训练量并不大,他们非常重视打好小队员的基础,“小队员们在刚刚训练时,什么样的错误动作都有,我们一定会把他们的动作纠正对了,基础打扎实了,才向更高的训练阶段迈进。”
另外一点就是注重因材施教。何教练拿学校的骄傲蔡泽林举例说,蔡泽林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所以刚开始训练他时就经常让他走短距离,200米、100米甚至50米,间歇期间休息够了,再走下一组,用这样的方式刺激他的速度。何教练说,蔡泽林应该是会泽体校建校以来培养出的速度最快的竞走运动员。
队员们的勤奋也是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被招进学校的小队员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训练过程中他们经常会主动给自己加练,还有的队员购置一些简单的器械,一边听课一边练。“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刻苦训练也要有科学指导,不能盲目地刻苦,这样反而可能出问题。只有在状态和能力还有富余的情况下,我才会允许小队员们给自己增加训练量。”何教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