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市有所学校以“绳”育人成特色
近日,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第二小学代表队15名学生首次走出校门,便在台州市青少年跳绳锦标赛上收获佳绩。共收获了2金3银3铜,以及11人次的其他奖项,接下来校队还将全力备战全国青少年跳绳锦标赛。
实现跳绳课程化
三年前,学校为了让学生热爱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创新精神,开发了适合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的跳绳校本课程。“因为跳绳是一项既健身又健脑的全身性活动,对于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很有帮助,而且观赏性强。”校长陈松荣介绍道,“跳绳项目的推广还解决了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大难题。”这里虽然是一所乡村小学,但在校学生有1500多人,还要和幼儿园300多名孩子共享场地,健身场所不足,让孩子们的运动很受限制。为此,市教育局推荐了跳绳项目,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跳绳项目的诸多特点,校方各层面负责人一致同意。
随后,学校利用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时段,将跳绳合理地纳入大课间活动中,普及推广跳绳活动,形成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绝招。还制订了特色计划,以及跳绳教学研究的课程管理,实现跳绳课程化。
绳文化在校园扎根
制订了教学计划,如何推广?牵头抓推广的体育老师莫晓英介绍说:“我们采用分层次教学,一、二年级学生培养兴趣,三至六年级学生培养花样跳绳的技术、技能。”
为了更好地形成氛围,莫晓英还教会教师,甚至还用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一起参与,以便教师、家长指导和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动作技能在课外进行训练巩固和掌握。
除此之外,学校还尝试在音乐、美术和探究学科中渗透“绳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 “绳谣唱唱唱”,体育学科的“快乐跳跳跳”,美术学科的“巧手编编编”,音乐学科的“绳韵舞舞舞”中进行创新,体验快乐。去年,莫晓英与其他老师一起编排了绳操“跃动梦想”,在大课间成功推广。
对于提升学生的跳绳技术,学校可谓下足了功夫,去年还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跳绳夏令营活动,并邀请了北京的国家级导师来授课。今年4月,学校还开展了“绳彩飞扬·阅读梦想”的绳文化艺术展示活动,编排了6个节目,并进行了年级段的比赛。莫晓英表示,跳绳项目的校本教材已经编好,计划下个学习使用,“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全市推广。”
跳绳连起家校共建
值得一提的是,“绳文化”不仅连接了师生情感,更成为连接家长和学校的纽带。松门二小积极鼓励家长同学生进行“亲子跳”,使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让家长参与跳绳,将此作为一项趣味活动,一家人开心跳绳逐步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学生们还走进社区,传播跳绳运动,让更多社区村民了解跳绳、知道跳绳,营造跳绳或社区跳绳的文化氛围。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创新精神,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一条心’学校、家庭、社会‘一股绳’的良好局面。”陈松荣说,未来,学校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