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青少年足球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

  近日,“科学育才、创新杨浦” 2017中国(上海)青少年足球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日本、韩国的国际青少年足球专家,与中国足球专业人士汇聚一堂,为探索中国足球青训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刘扶民为论坛开幕致辞,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郭蓓宣读论坛特聘专家名单,新民晚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朱国顺,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东昌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日本横滨水手青训总监田中利一介绍,日本给青少年足球一个很大的舞台。十几岁的孩子一年至少有机会参加70场比赛,而且给小球员们去拼搏和展现自己的动力。为了吸引青少年关注,每一届高中锦标赛都有形象大使宣传。每年会有不同的助威歌曲传唱,吸引流行音乐组织加入其中;企业为这些即将进入社会的消费预备军投入;高中锦标赛收视率远超亚冠和日本国内的J联赛。全国民营电视台有43家播放高中锦标赛,报纸和网络也给予极大的关注。
  广州富力少年队主教练墨菲认为,孩子越早理解足球越好。在英国,孩子们会和家人一起踢球、看球。英国没有把足球简单地看成是一项运动,而是视作英国文化的一部分。英足总为青少年足球开展提供充分条件,所有孩子都可用很少的花费参加足球活动,包括校园、社区和国家层面。有资料显示,过去十年,英足总培训和认证了40万名教练,其中大多数是面向普通孩子的初级教练,80%至90%是没有任何体育教育背景的学生家长。校园足球并非为培养足球运动员而存在,而是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踢球,让所有喜欢足球的孩子不会离开球场。
  西班牙足协足校校长巴尔加塞恩表示,俱乐部要让孩子们有归属感,知道“家”的力量,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十分重要。包括督促完成文化课,心理教育等亲情式关注。俱乐部规定15岁前不能进行体能和战术训练,先进行有球训练。梯队球员每天训练最多一个半小时。当孩子们去踢球时,队伍要来个全员拥抱,在这样“家”的氛围下,球队有深厚的友谊。给孩子们灌输一种团队精神,在大家庭中获得幸福快乐。
  AC米兰少年足球队主席曼希妮介绍,青少年球员训练,通常采用整合方法,在同一个年龄段,有各种方法锻炼孩子的技术、协调性、战术等,还引入其他项目,作为足球的辅助训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