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职社体指导员 全民健身的引领者

  作为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大路社区的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67岁的彭东芳,除了每天晚上在社区的健身小广场义务率领居民们习练太极拳外,她还有另外一些职责:负责社区健身路径的维护管理,协助街道组织社区小型健身运动会等。
  说起自己担负的社区社会体育指导这份工作,身为国家级社体指导员、已经习练太极拳30多年的彭东芳表示:“能将自己的一技之长给居民们带来健康和快乐,同时又得到体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我就更应该为大家的健身锻炼好好服务了。”
  事实上,在江北区像彭东芳这样利用自己一技之长,为市民健身开展志愿服务的专职社体指导员一共有108名。
  江北区体育局局长程静告诉记者,社体指导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承担着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但受工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社体指导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出现无规范管理、无实际作用、无绩效评价的“三无”尴尬。“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优势,必须建立起一支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为破解这一难题,江北区转变工作思路,优化人员,调整结构,首先破解社体指导员“谁来干、谁能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区体育局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依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生活住址确定其工作地点,在全区108个社区(村)至少安排1名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江北区体育局还通过《社体指导员管理办法》,制定了系统的实施操作细则、业务培训计划和完善考评机制,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工作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对他们“干得怎么样”进行考评,从而真正发挥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效。
  为此,他们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姓名、联系方式、擅长的健身项目、健身辅导时间等基本信息在社区(村)进行公示,不仅方便群众健身,同时也利于监督;此外,区体育局和街道(镇)以常态调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态度、工作台账进行实时监督。
  经过几年发展,江北区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900名社体指导员,江北区体育局还被评为“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专职社体指导员聘任工作至2013年开展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凸显,并有了固定的经济补贴。现在,在江北区逐渐形成了争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情况。为此,区体育局还引入竞争机制,每年参照考评结果,对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解聘,并从候补人员中进行递补,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工作水平,真正发挥出全民健身引领者的作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