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问需于民显生机
![]() |
![]() |
![]() |
![]() |
![]() |
![]() |
“把好事办好,对于我们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来说,就是主动问需于民,不断改革创新及民所需。”11月29日,在广州举行的2017香港赛马会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动——全国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交流展示大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部主任周卫中回顾四年公益培训历程,总结为着眼“需求”干实事。
“全国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今年已是第四届,我一直参加培训教学活动。2014年首届在西部12个省区市的27个地市、46个区县、7个村镇,组织开展了社体指导员交流展示和技能培训。我去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甘肃七星河和重庆大足三个地方。2015年,我去了甘肃兰州站培训第六套健身秧歌。2016年,我在广州站培训第四套健身秧歌。今年在江西景德镇,培训第七套健身秧歌。现在,又来了广州。”第四套、第六套健身秧歌的创编人曾玲,连续参加了四届培训工作。她说:“这几年参加培训工作的整体感觉是:随着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老百姓对政府的服务要求和期望提高了。不仅要有地方健身,还要有人指导科学健身、趣味健身。他们不仅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而且越来越注重健身效果评估,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长期科学健身指导。”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全民健身宣传者、科学健身指导者和组织者、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的社体指导员,在志愿服务百姓健身的点滴日常中,对于百姓健身需求发展的多样性、迫切性,有着敏锐的感知及深刻的理解,从而对提高自身健身技能指导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14年6月开始,香港马会与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携手开展“相约动起来,健康中国人”全民健身公益活动,每年培训一线优秀社体指导员3000名,间接受益健身群众20余万人。累计今年共培训12000人,间接受益健身群众近百万人。
在2015、2016年分片培训基础上,今年,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本着问需于民、及民所需的原则,在全国31个省市区分别开展培训。各省市区负责社体指导员工作的主管单位根据当地百姓健身需求,选择一至两个为大众喜爱的健身项目,邀请专家老师授课培训。
“因为当地负责社体指导员工作的主管单位比我们更能及时了解、掌握百姓健身需求,所以我们充分授权给当地组织一百名优秀基层社体指导员,开展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健身技能培训工作。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更好地送技能到基层,调动基层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激励广大社体指导员更加以‘奉献、服务、健康、快乐’为宗旨,志愿服务大众健身。让他们拥有投身全民健身事业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周卫中说,“今年年初,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为了在充分满足培训进基层需求的同时,更好地监管、评估培训效果,特成立了社体指导员工作组和社体指导员协会宣讲团。社体指导员工作组成员分别进入31站培训,根据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的统一要求,进行督导、评估。其评估内容既包括培训场地与住宿地点距离、场地面积是否满足培训人员使用、是否有班主任等硬件内容,也有培训效果如何的软件内容。此举有力保障了培训科学、专业、高效、有序进行,今天的展演便是对此效果的一大检阅。”
“送培训到基层固然好,但是我们也想走出去多学习交流。而能代表当地最高水平走出去,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一种激励。我们还是想能跟很多地区进行交流,促进发展,而不是在家门口‘坐井观天’……”百姓健身需求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达不到文人审美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而是有着众口难调、需要被理解、被满足的种种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围绕主要矛盾找问题,给出解决之道。”周卫中介绍,在总结复盘四年来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工作后,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准备在开始明年培训前,先下文问“需”,开展“点单服务”。即各省市区自主选择是培训进基层还是联合数地进行培训,然后细化规则,陆续开展。
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和交流展示活动,在提高社体指导员的健身指导技能,增强社体指导员的科学健身理念及促进各省区市社体指导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社体指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本次活动的捐助单位——香港赛马会是香港最大的慈善公益机构,秉承“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宗旨,积极参与公益系列活动。
2018年,是香港马会与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体指导员协会携手开展“相约动起来,健康中国人”全民健身公益活动的最后一年。而社体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工作才刚刚起步,处于春耕阶段,若无持续投入与供给,则很难保证其高效快速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要深入推动全民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和文明健身,把全民健身工作做得更深入扎实。面对如此大而迫切的需求,如何保证供需平衡?仅仅依靠公益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当下,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多元参与应是必由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