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军体运动会提战斗力
近日,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第四届“血狼杯”军体运动会如期展开,各单位训练尖子、技术能手云集赛场,上演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对决,特战队员们的血性与胆魄、速度与激情为这个初冬送来一股股暖流。
这次运动会本着练体能、练技能、练智能的原则,共设置6大类41个比赛项目,全面检验、提高参赛队员的组织指挥,运筹谋划、专业技能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挑战体能极限
迎着战友们的欢呼声,取得“血狼十项”比赛课目第三名的孙德才却灰溜溜地往角落里钻,没有一点儿获奖者的神采。回想刚刚与前两名对决失败的一幕幕,他对体能有了新的思考。
孙德才是旅里的“飞毛腿”,身材瘦高,速度如风,他原本以为,“血狼十项”这个课目第一非他莫属。随着发令枪响,孙德才身手矫捷,很快就争到第一名的位置。到了沙袋垒掩体环节时,孙德才发现,虽然精神上不认输,但是身体却因为透支开始“罢工”了,他仿佛能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原本能一手拿一个沙袋的他,此刻双手抱着一个沙袋却面目狰狞,动作笨拙……最终,孙德才只取得了第三名。
“体能就是基础,有过硬的体能素质才能确保战斗力的有效发挥。”孙德才反思发现,这次运动会比赛课目的设置不简单,“血狼十项”、战斗体能、山地越野等内容综合了跑、跳、攀、爬、越、涉、钻等战斗必备体能,是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考验。
是什么才是战场上需要的体能? 通过这次比武,战友们都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一份份适合自己的体能训练“套餐”已经开始酝酿。
武器练到极致
随着发令枪响,散落在地上的手枪零部件像有了灵性一般,“配合”紧蒙双眼的参赛队员快速组合在一起。
“报告!”一名参赛队员完成组装后,快速奔向下一个目标点,留下考核员一脸错愕:第一名竟然是个女兵!
当日下午2时,由军械员、炊事员、卫生员、驾驶员参加完成的“保障类4大员400米接力赛”正式拉开序幕,每个环节参赛队员都要完成自己专业的一项课目,然后将接力棒传向下一名队员。
比赛的第一个环节就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在参赛队员中不乏特等狙击手、特战尖兵等各路高手,然而取得第一名的竟然是女子特战排一名女兵。
她的排长赵璐介绍说,取得第一的女兵叫李婷,她对武器的研究到了“痴迷”程度。刚到连队时李婷喜欢“解剖”各种武器,逐个部件研究,渐渐地她对武器装备越来越专业。
第一眼看到李婷的手指让人感觉头皮发麻:她的手指肚上一道道划伤相互交织、格外清晰,肉皮显得有些透明,似乎一碰就会出血,有人问道:“这不疼吗?”。
“习惯了,不努力怎么能拿到今天的第一名啊!”李婷微笑着回答,显得很轻松,可大家听后却都陷入了深思,大家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精武。
智能制胜战场
“人质被击毙,本环节成绩取消。”
赛场上火药味儿正浓,参赛队员王海龙率先完成1000米奔袭,第一个突入到“目标区”内,看着前方5米处的人头靶一脸尴尬,完全记分清人质和恐怖分子,皱着眉头“懵”着报出序号,结果人质被当场宣告死亡。
据了解,比赛要求在出发前10秒钟快速记忆5张人物画像,其中有2名人质,3名恐怖分子,随后奔袭1000米,突入“目标区”快速报出恐怖分子人头靶序号,“击毙”恐怖分子,解救人质。
“这要是实战,我就算牺牲了也救不了人质,有子弹都不知道打谁。”比赛失误后的王海龙深刻地反思,平时训练时他只注重体能与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动脑子的能力。
“每一场胜仗都离不开智慧,平时训练还要加强对如何组织筹划、如何快速反应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需要动‘脑子’的能力,在战场上一样至关重要。”连长听后有感而发说。
“让分值最大化就是让战斗力最好的发挥。”在“军政素质400米综合”的赛场上,战友们看到了“田忌赛马”的影子,军事项目和理论答题等环节贯穿全程,军政主官两个人每人半程,如何分配、谁先上场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