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变赛场 上海品牌成全民健身“网红”

  2018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5月27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健身大聚会吸引了2万名8岁至60岁选手,4000支队伍参赛,他们穿梭于申城15个区的37条主题线路,涉足280余个点标,完成兼具趣味和意义的挑战任务,用双脚丈量充满活力的都市,让整座城市变为“热力赛场”。

  本次赛事契合了普通市民对于健康生活的向往。短短6年时间,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参赛规模从350人迅速增至20000人,上海坐标升级为中国坐标,成为全民健身的“网红”。

多元精品赛事打造城市名片

  每年春天,和伙伴携手、和家人同行、和城市共鸣。中国坐标·上海站以轨道交通为纽带,以地标建筑为串联,融合了运动、旅游、交友、亲子、教育等多元内容,为这座现代化都市再添体育运动精品赛事。

  去年,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一举摘得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项目系列赛A等赛事桂冠。与此同时,赛事覆盖人群范围持续扩大,继2017年赛事之后,今年参赛队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增长,占比已超过51%。年龄最小的选手为2011年出生,是城市坐标赛的“同龄人”。比赛中为视障朋友特设的“做你的眼睛”路线,让赛事更加暖心。如今,每一条线路视障人群均可报名参与,每一队均不限制视障队员人数。

  27岁的常州姑娘狄雪慧,是“无敌小胖纸”队的一员,赛场上,她借别人的眼睛,用心感受上海。性格开朗的她,8岁时因肿瘤失去光明,但凭借自强独立的心,她完成了学业,并来到上海就业。她做过盲人推拿,也做过电话客服,现在是一家体验式公益培训活动中心的培训师。狄雪慧说:“在上海生活的几年中,我加入了一些公益组织,从不运动到跑马拉松,运动让我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

  据了解,比赛中每支队伍平均需耗时4个小时完成任务,最长线路完成时间需6个小时,为参赛者带来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在解放日报社创刊69周年纪念日之际,近400名参赛队员走进历史老建筑,当一回校对、缅怀老报人、感受文化气息,在书香四溢中完成任务。

从“上海制造”到“中国坐标”

  2011年,中国坐标•上海站前身上海城市定向赛首次举办,当时仅有350人,70支队参赛。2016年“上海坐标”正式升级为“中国坐标”。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掀起“城市坐标”热潮,中国坐标系列赛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南昌等十多个城市实现了落地,总参赛人数超过了5万人,各地涉及点标总数超过400个,真正让百姓走向户外,打造全民健身新模式。凭借完全口碑传播和选手自我传播,这项赛事成为“网红”产品,自备惊人的“圈粉”能力。

  被复制、被扩散、被追捧,定向赛积极向上又充满人性的品牌精神,吸引的不仅是普通参与者,还有连续三年倾力支持的全球领先医疗保健公司雅培,同时还有昂立、EVCARD在内的国内外多家企业支持。

  历经七年打磨,城市定向赛规模日益壮大、赛事内容迭代升级,利用城市各方资源,凸显本地特色,将体育赛事渗透至城市发展脉络,真正展现“上海制造”、“上海文化”的独有魅力,为沪上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创新提供范本。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认为:“定向赛吸引了不同人群广泛参与,为城市体育赛事的创新拓宽了思路,是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尝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