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办友好城市邀请赛 打造网球文化港湾

  青岛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从进入历史视野后就是中国与世界往来交互的窗口。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青岛市伴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取得了巨大发展。如今,身心健康和文化交融已经成为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随着新兴杯国际友好城市网球邀请赛的举办,青岛再次成为中外网球文化交流的港湾,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球人在这里彼此了解,互相学习,追求的是健康,感受到的是快乐,相伴的是友谊。

相互了解 彼此尊重

    韩国人郑泫去年在澳网历史性地闯入四强,让中国网球向这个近邻投入了更多目光。本次来到青岛参加比赛的韩国队基本由本土网球爱好者组成,为参赛各队提供了一次近距离了解韩国网球文化的机会。在邀请赛期间,韩国队的网球礼仪得到了广泛称赞,比赛开始前他们会鞠躬致意,一局比赛结束后会将网球摆好在底线再交换场地。
    除了礼仪,韩国队在比赛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他们在比赛中不拘泥于抽球,上网和截击的运用往往让他们在比赛中占据主动。据延边州网球协会主席杨昌辉介绍,在刚与韩国网球交流比赛时,他们20多岁的年轻人居然在双打比赛中打不过韩国方面年过六旬的选手,这得益于韩国浓厚的网球氛围以及在比赛中不断的精进战术打法。就他的感觉而言,网球是足球以外,韩国人群众参与性最强的一项运动。
    当然,中国网球爱好者在这次比赛中也向外国友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在韩国队与上海队的一场混双比赛中,代表上海队登场的陈渊和刘莹是一对夫妻,而且是因网球结缘。比赛期间,这对夫妻组合“翩翩起舞”,不仅在很多细节上体现出了风度,展示着中国网球人的热情与友善。此外,他们还在比赛中学以致用,每次换场后也把球放好,最终上海队获胜,双方的表现都赢得了掌声,彼此之间也更加尊重。
    同样是通过这次比赛,包括黔南州和长治市这些地区的网球氛围,网球水平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网球溯源 感受本质

    现代网球诞生于英国,四大网球公开赛有三个在英语国家。新西兰在国际网球竞技层面的曝光率并不高,然而他们的网球与英美体系一脉相承。
    据新西兰队领队金国生介绍,新西兰也有着密集的社区网球网络,加入这些基于社区的俱乐部,平均每天大概只要1新西兰元,就包括了场地、灯光和淋浴等所有费用。这种福利带有福利性质的体系,据说历史已超过百年。显然,让国民更加健康,也会减轻国家和各自家庭的负担。
    金国生同时也是新西兰网球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他坦言,建设这个组织的初衷也是希望把分散的华人网球爱好者组织起来,有了正式的组织之后还可以和政府进行对话,享受一些福利,这对华人群体的地位提升也很有好处。尤其是网球这样的社团,也容易得到政府的认可。可见,健身与交流都是网球运动能够如此流行最本质的效用。

收获赞誉 源于积累

    长治市的赵建强已经是第二次来到青岛参加比赛,之所以愿意再来,主要是被青岛的美所吸引,这种美包括城市景色、美味佳肴,更因为赛事组织方能够让他感受到回家一样的感觉。“这些老同志服务的特别好!”他诚恳地说。
    韩国队领队韩光镐坦言,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正式的业余比赛,赛事的组织和氛围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像纽约和东京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参赛,从赛程设置等角度,也对比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东道主青岛队本次比赛获得总成绩第二名,然而他们的队员不止于场上。本次邀请赛的承办单位是青岛市老年网球协会,为保证赛事质量,从会务接待、竞赛组织、场地保障,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力争完美。
    能够把赛事组织得如此顺畅,得益于大量工作积累出来的经验。据青岛市老年网球协会秘书长兰文礼介绍,协会每年会组织会员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大概十项比赛,而且其中一半都是在青岛比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超过60岁,干得却十分起劲,做事雷厉风行。做这些工作既无关名利,又无法直接在球场上享受比赛乐趣,图什么?“干这个事情很有意义,我们都很有成就感。”的确,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这些累并快乐着的人,追求的是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这是他们异口同声的答案。(转自10月24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