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环某家属院——盼望二维码健身落户
在北京西三环的一个高校家属院里,共有3处规模或大或小的健身路径。72岁的邹文政家楼下便是其中最具规模的一处,他每天都会去锻炼,早已玩转了各类健身器械。
这片健身路径场地共有十来件器械,不仅有老年人喜欢的上肢牵引器、转腰器和太空漫步机,也有适合年轻人的腹肌训练器和单杠等,还有小朋友们“一玩就上瘾”的跷跷板。邹文政告诉记者,冬天,这里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4点的时候老年人较多。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11点左右去食堂打饭,下午5点左右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他每天在这两个时间段活动1个小时,把所有适合老年人的器械都玩一遍,一天下来很充实。据他观察,最多的时候这里能有十几个人同时健身,大家各取所需,看到旁边有人排队等待,大家都会适时礼貌地让出器械,很和谐。
同样,在这处场地进行健身的还有27岁的刘昊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做仰卧起坐。刘昊伟是一所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目前跟父母一起住在家属院里。刘昊伟说,他从家里走过来四五分钟,工作时间相对固定,没有课的时候又相对自由,所以健身是他最喜欢的活动。刘昊伟是个跑步达人,在全国各地跑了很多个马拉松。平日里他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而这处健身路径则是他放松和进行针对性强化练习的地方。“我每天跑完步,都会到这里做30个仰卧起坐。这个器械非常好,不仅不需要别人帮忙按住脚,还可以选择性地增加锻炼难度和强度。此外,我还会在单杠上做几个引体向上。我这两个健身项目的水平都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了提升。”
说起这些健身路径的好处来,在这里健过身的人们都会滔滔不绝,但是大家对于它们也有着小期待。邹文政说:“这些健身路径在这里也有年头了,中间更换过一次,但有时还是会有磨损、损坏的情况出现。”他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加及时地维护、更新器械,让健身更安全。邹文政说,他看到过相关媒体报道,一些新型的健身路径上都配有二维码,一扫描就能够看到教学视频或者一键报修,十分方便,他十分期待这里也能换上更“高科技”的健身路径。(转自11月20日《中国体育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