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局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

  这些来,江苏省体育部门努力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难题,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苏抓住抓住各种契机,推动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建设。目前基本实现“新四个一工程”设区市和县(市、区)全覆盖,即设区市基本建成5000个坐席的体育馆、30000个坐席的塑胶跑道标准体育场、游泳馆和5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各县(市、区)基本建成3000个坐席的体育馆、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3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
  与此同时,注重抓基层末端、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在市、县(市)主城区建成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此外还提出全民健身城乡一体化目标,当前,江苏绝大多数乡镇都建有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基本都建有健身房、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台,乃至健身广场。
  在设施建设中,注重体育设施与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有机融合,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城市景观或城郊、滨湖、傍山森林、湿地、公园,以及城市升级产生的“金角银边”和城乡边角地,建成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全的体育公园700多个,建成健身步道1.1万多公里。今年新建200个体育公园和500公里健身步道继续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到年底全省体育公园将达900个。
  同时针对大型体育场馆面临的服务功能单一、效能不佳、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江苏提出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目前,全省建成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14个。江苏省体育局还与14个县级政府签署协议,探索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江苏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2968万,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2.3%,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率为90.86%。
  目前,全省各地整合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建设了一批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各大型体育场馆积极引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集成信息网络、智能灯光、智能通信与广播等系统,大大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效益。为进一步提升大型体育场馆惠民工作,省体彩公益金每年安排5500万专项经费,补助100多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转自8月7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