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助力定向运动驶上快车道

  “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落户南粤古驿道,这是定向大赛首次进入中国。中国队实现‘零突破’——获短距离赛女子组冠军和男子组季军,这说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发挥着提升国家竞技水平的重要作用。”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日前落幕,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五部主任林众这样称赞。
  事实上,自2016年至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共开展了36站,吸引专业运动员3万人次,超100万人次体验者参与赛事。“四年前,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创立的时候,广东省内参与定向运动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校,人数约在3万人,如今,省内的定向运动人群从高校拓展到中小学、年轻人群以及喜爱户外运动群体,人数超15万人。”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介绍说。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已开展4年,从原来的地方性赛事、省级赛事,发展到国家级赛事。从2017年申办世界排位赛,开始学习世界级赛事运作系统,直到2019年引进世界杯,整个大赛的运营水平、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水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技术运营团队总负责人宏丽茵表示,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走上世界杯的领奖台,这对中国定向人是非常大的鼓励与促进。中国定向运动员和北欧顶尖运动员存在差距,尤其体现在识图能力、体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上,通过这几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赛,中国的运动员在这些方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选手近几年在南粤古驿道定向赛上的锻炼和熏陶,他们对古村落地形、环境、路线、建筑风格等渐渐熟悉,从而使他们在比赛中对路线的选择、判断有很大提升,这是获奖的重要因素。”林众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平台给予充分肯定,南粤古驿道充分利用广东特殊的地形优势,打造一站一品牌,一站一特色,这种模式对于广东推广定向运动起到积极作用,这是全国可以借鉴的。
  虽然中国的定向越野水平与国际水平还存在差距,但林众表示,“随着我国定向赛事的逐渐增多,我们将借助机遇尽快提高定向运动水平,尤其是定向长距离、中距离项目,我们不仅要考虑项目整体发展布局,还要寻找突破口,争取逐年稳步提升。”(转自1月3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