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生活逐渐回归 安全有序保证健康
![]() |
编者按: 随着全国各省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陆续调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各地体育场馆设施正在有序开放。大众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成为各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容之一,出现了很多新做法、新气象、新实践。中国体育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全国各地体育场所恢复开放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
出示“健康码”、核验预约登记信息……家住北京市的李文轩最近一段时间,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到昌平体育馆和朋友打上一场羽毛球。“疫情期间我都是在家健身,偶尔想过过‘球瘾’,也只能在家中拿着球拍练练基本动作。现在随着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的开放,我终于能回到体育馆进行锻炼了。”居家健身许久的李文轩如是说。
在昌平体育馆中记者看到,这里的健身人群井然有序。来打球的人们需要提前预约,到达现场后,工作人员不仅会按照要求严格登记入场锻炼市民的姓名、体温、身体健康状况等,同时还会对进出场地的时间以及联系方式等进行记录。来这里参加锻炼的市民,也都自觉接受场馆工作人员进行的体温监测以及相关防疫措施。
李文轩表示:“对于场馆中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我感觉还是非常细致,也非常支持。毕竟只有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才能安心参与健身。”
而在一旁打乒乓球的李德善,同样对体育馆中的防疫措施给予了肯定,他说:“从场馆恢复开放的第一天我就来打球了,现在来健身的人多了起来,场馆中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服务等方面,一点都没有松懈。在这样的环境中健身,让我们心里非常踏实。”
昌平体育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北京市体育局的通知要求,昌平体育馆坚持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除配备了电子体温计、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外,场馆工作人员还坚持每天对馆内所有区域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杀,按要求进行场馆内的通风工作。同时,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和防护,以及健身人员查验和登记管理,以保障到馆健身人员的安全。
随着体育场地的有序恢复开放,来北京市海淀区体育中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健身打球的群众也逐渐多了起来。电话预约、核验登记、现场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后,健身群众方可进入场地打球。虽然流程比原来多了一些,但是来打球的人们却非常支持。
家住体育中心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周都会来打一两次球,在他看来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是保证大众健身安全的基础。
记者从该场地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按照相关要求,场地方面严格落实预约措施,坚持实行健身人员预约制等。在场地中,也会要求同时段相邻健身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并加强场地巡查和人流动态监控,发现有人员密集的情况会及时劝导疏散。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级应急响应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和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工作,推动体育行业全面复工复产,丰富和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经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日前,北京市体育局印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级应急响应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和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北京市三级应急响应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和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工作有关事项进行部署。
该《通知》中指出,稳妥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在严格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级应急响应期间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开放防控指引》,全市各类体育健身场所恢复正常营运,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正常开展。同时,逐步恢复赛事活动举办。在严格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级应急响应期间北京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防控指引》,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一定规模的市级体育赛事活动。国际、全国和跨区域的体育赛事活动暂不恢复举办。
如今,随着北京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恢复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去锻炼,不论是在体育场,还是健身中心,抑或是公园、社区中的健身路径,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对此,不少百姓纷纷表示,曾经熟悉的健身生活正在逐渐回归,体育运动不仅带给大家健康,更带来了快乐。(转自6月10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