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十分钟健身圈 铜梁把最好的地方留给人民群众
“妈妈,我学会发球了……”重庆市铜梁区金龙体育馆内,刚刚结束培训的谭之勋一边挥舞着羽毛球球拍,一边兴奋地向场边的母亲讲述自己的收获。
谭之勋参加的是铜梁区今年7月才开展的“体彩公益金·健身伴我行”2020年暑期公益培训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一般的体育培训,该培训不仅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期举行的,还有网球、篮球、太极等训练营,为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三个群体提供公益体育培训。
场馆外,铜梁人同样享受着全民健身的乐趣。占地80亩的铜梁全民健身中心,建有24个篮球场、5个网球场、70多张乒乓球台桌。风雨球场内共有4个气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12张乒乓球台桌、2个笼式足球场。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户外健身基地,中心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天平均有2000人到这里运动健身。
全长60公里的西郊绿道,就用体育将各个村进行了串联。整个绿道沿线上,8个村委会打造成了村会客厅,既服务村民,又服务游客。每个会客厅门外,都有全民健身设施,并且停着一排运动自行车,村民和游客都可以使用这些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村会客厅之间。
为了满足村民和游客的锻炼需求,每个会客厅全部配有健身路径、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设施和停车场、木栈道、自行车停放处、路灯、一级和二级导视系统、护栏、路标等附属设施。据介绍,已有超100万人次涌入西郊绿道观光、健身、休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绝佳场所。同时,西郊绿道获评“2019年重庆十大最美乡村”,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除此之外,铜梁区聚焦民生,增设老旧小区健身设施。近三年来,围绕“硬化、绿化、亮化、文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58个,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善老旧小区面貌,维修、增设近2000套体育健身路径,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需求。
自《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施行以来,铜梁区更是加大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在城市体育场地建设,响亮地提出“把最好最美的地方留给人民群众”的理念。在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中,对体育设施进行独立布局,将自行车道、健身步道融入城市道路建设,建成了3.2公里巴岳山登山步道、10公里巴川河滨河绿道、10公里玄天湖绿道、60余公里城市绿道等公共体育设施。以位于淮远河畔的铜梁原乡中央公园为例,公园修建了长约20公里的健身步道、2块篮球场、2块网球场、2块羽毛球场和多张乒乓球桌等。
截至目前,铜梁中心城区已建成金龙体育馆、恒温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场、藕塘湾体育场等5处独立体育健身场地;建成5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4个镇(街道)各建成1处健身活动广场;269个行政村各建成1处体育活动场地,全区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33万平方米,人均1.84平方米,初步构建起10分钟健身圈的健康城市体系,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转自7月29日《中国体育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