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社区运动会“升级”——社区管理者:引入专业办赛公司

  针对年轻朋友的电竞赛;针对园区企业员工的旱地冰壶争霸赛、极限飞盘体验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趣味运动嘉年华,针对静安区棋牌爱好者的80分比赛……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的第十届社区运动会从9月正式启动至11月结束,举办了各类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
  据了解,社区运动会是宝山路街道具有传承性质的活动之一,近年更是通过开展“嵌入式体育工作”,扩大了受众面,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宝山路街道办事处发展办徐成锴是街道体育条线的负责人,他说:“街道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过去最早我们是自己组织,但是都是比较传统的运动项目,近年来,我们积极邀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参与到社区运动会中,他们办赛经验更加丰富,运动项目也更多样,有专业力量参与赛事质量更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街道方面认为,要让社区运动会“升级”,必须要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办到百姓的心坎上,“我们会征集居民意见,挑选群众感兴趣、门槛低的运动项目进入社区,像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比方说旱地冰壶,我们会对企业和学校进行定向招募,规模可以更大,也更能提高这些人群的参与度。社区运动会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居民的运动健身需求,增强了社区群众凝聚力,促进了邻里交往。未来希望体育部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能让更多专业力量更好地服务社区。”
  黄有祥是社区运动会办赛第三方公司的负责人,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2012年开始他就和上海的社区合作,将赛事送进社区运动会,近日,《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提到的举办“全国社区运动会”的举措让他看到希望:“我首先希望我们上海的各个社区能够联系起来,大家一起把社区运动会做成品牌,结合我们各个社区的不同文化做出更多特色,覆盖更广大的社区居民。不光是居民,社区里的校园、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增强社区认同感,让体育在社区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温暖的大家庭。”(转自12月9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