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出新规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及保障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所有公办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管理、文化课教师配备及培训纳入教育部门管理序列;各级少体校与当地中小学共建、联办,为运动员就近上学提供方便。
运动学校和体校纳入教育发展规划
《意见》规定,将各级运动学校和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各级少体校与当地中小学共建、联办,为运动员就近上学提供方便。同时,推行市级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前文化课考试,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测试不达标的不准参加比赛。
选招运动员须将文化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指标之一,鼓励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石家庄籍在役和学习期间退役的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其学费由市体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省体育局组织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向国家申请教育资助金。
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完成义务教育
《意见》明确将残疾人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范畴,残联、教育部门确保在本市长年集训的残疾人运动员完成义务教育,逐步开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结合残疾人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程度以及受教育水平,残联和教育部门将推荐其接受职业教育。对已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在残奥会、聋奥会、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等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运动员,推荐他们接受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残疾人运动员通过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灵活接受高等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就读
《意见》规定,少年运动员及残疾人运动员接受义务教育的,经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测试考核合格后安排就近的中小学就读;初中升入高中的,按照优惠条件及照顾分值执行。
力争使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院校,根据运动员实际和规定的教学标准,积极开发、设置适合运动员特点的体育经纪人、产业经营等新兴职业和工种的专业课程;研究建立弹性学制,优秀运动员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具备推免权的高校,对在校期间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推荐其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
(裴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