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用实践创新传承武术文明
今年7月,武汉体育学院校团委再次联合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支社会实践队包括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调查实践队、“体育志愿者走进西藏”社会实践队、“欢乐体育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队。实践队队员们以青年人的朝气和体育人的激情在各个实践地点用实践践行青春,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其中,赴湖北十堰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调查实践活动结合体育学院专业特色,并进一步将学生实践与学术科研工作相结合,有效深化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调查实践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及周边地区,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武当武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
在为期十天的调查走访中,实践队探访了武当山及周边地区的近40余家武术馆校、文化研究中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向当地武术习练者及当地群众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600余份,登门拜访数十位武当武术传承人及社会人士,其中包括十堰市副市长兼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李发平、武当山特区武术局副局长费利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武当武术国家级传承人赵剑英、省级传承人钟云龙、武术宗师赵剑英的传承人覃侠、中国武术协会、国家级武术裁判杨群力等武当武术传承人;以及武当道家传统武术馆馆长袁修刚、师行功夫馆馆长陈师行等武术馆校负责人。实践队队员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数据汇总形成了武当武术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的发展现状报告,梳理了传统武当武术在当今商业化潮流的冲击下的发展问题。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
据悉,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武当武术)实践队将把此次调研成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引起当地政府对基层传统武术发展更多的思考和关注,同时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武当武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