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北平五校冰球锦标赛

  1930年冬天,北京(时称北平)的清华大学、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五所大学成立了“北平五大学体育会”。这个体育会的成立,是与中国体育在国际比赛中糟糕的表现有一定关系的。1930年5月,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举办,在这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队强势崛起,中国和菲律宾已经无法与其匹敌,就连一直称雄亚洲的中国足球队也和日本队踢成了平局。远东运动会最初是由中国、菲律宾和日本三国发起的,参赛者大多是在校的学生,中国队在这项赛事中的惨败激发了学子们内心的爱国热情,体育在一些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北平五大学体育会”的最终促成,两位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的先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是清华的马约翰和师大的袁敦礼。体育会成立后,这五所大学经常进行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比赛,球类比赛往往采取双循环赛制,双方要进行主客场的比赛,这极大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比赛的项目也逐年增多,甚至女子排球、网球和垒球也成为了比赛的项目。受“北平五大学体育会”的影响,北平各校之间的赛事不断,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

  大概在20世纪20年代,冰球运动在北京的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了,不同学校的冰球队还会进行双边比赛。到1932年的时候, “本季北平的冰球热,的确不是往年所可比拟的了。各校冰球队,不时互相比赛,战斗力又是非常旗鼓相当,于是此间的空气,兴致愈形浓厚起来。在新年之后,天津南开扬着冰球征平队的旌旗,与故都劲旅作几番猛战;同时,北平又有五校冰球锦标赛的盛会产生——这是一二月间最值得注意的两件事。”(1932年《体育周报》第七期:《北平冰场上之战痕》)1932年1月28日,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汇文中学、美国学校和辅仁大学参加的北平五校联合冰球锦标赛在东交民巷法国兵营正式开幕。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冰球的普及程度不如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因此,冰球运动往往只在部分学校中开展,“北平五大学体育会”中的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当时并没有组建冰球队,于是便将冰球运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汇文中学和美国学校纳入了进来。汇文中学一直有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很好,曾多次作为华北运动会的比赛场地。美国学校是一所美国人办的学校,校址在现在的东城区干面胡同,学生大多是美国侨民,也有中国学生。

  至于锦标赛为什么在法国兵营举办,我从史料中还没有找到答案,推测主要的原因是天气和春节假期。其一:冰球比赛在室外冰面上进行,为了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需要找一块受风力影响较小的场地;其二:比赛已临近春节(第一场比赛是阴历的腊月二十一),不能搞时间跨度比较长的主客场制,因此需要选择一个中立的赛场。法国兵营内有一块空阔的场地,驻扎在这里的士兵会在冬天的时候浇冰制成冰场,用来滑冰和打冰球。由于有围墙遮挡,受风力的影响比较小,是不错的比赛场所。

  这次冰球锦标赛采取的是单循环赛制,获胜得二分,打平则两队各得一分,失败得零分,最终以积分多少排定名次,积分相同则名次并列。1932年2月4日,随着清华大学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一比零战胜辅仁大学队,北平五校联合冰球锦标赛落下帷幕。最终清华大学得七分高居榜首,燕京大学和汇文中学各得四分并列第二,美国学校得三分名列第四,辅仁大学得二分积分垫底。这五支队伍各有特点,《北平冰场上之战痕》一文中这样评价:清华大学“队员沉毅勇猛,能坚苦耐劳”;燕京大学“阵线尚坚固”;汇文中学“队里面充溢着朝气,战士们都是青年的健儿”;美国学校“队中尽是碧眼儿的足迹,各人均极勇悍,前锋特别肯于奋战,惜乎常感力气之不足,每以不能尽量实行袭敌为憾”;辅仁大学“彼此攻守的接应总难免陷于迟缓状态,以其战斗实力,在平市一隅,犹不失为个中雄狮。”需要一提的是,当时各队球员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体育能手,到了冬天就来“客串”冰球运动员,这其中不乏体育界的知名人士。如清华队的张龄佳,曾参加了1930年的远东运动会,并在1933年举办的全国运动会上夺得十项全能和铁饼项目的冠军。燕京大学的林启武,是田径、排球等多个项目的主力队员,1929年曾获华北运动会排球比赛冠军,1936年他将羽毛球运动引入中国,是著名的体育教育家。

  此后,北平五校联合冰球锦标赛再没有举办,这场比赛成为了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举办得唯一一次校际冰球锦标赛。冰球运动对季节和场地的特殊要求,导致了很难组织起主客场制的双循环比赛。虽然这样规模的锦标赛没有再举办,但一些学校的双边冰球比赛依然活跃,甚至南开大学的冰球队也会北上来找他们过上几招。(转自3月13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