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少年体育——持续“61530”行动计划 体校建设取得新成效
湖北坚持以“61530”行动为基础,体校建设取得新成效。
继首批省市县三级共36所体校入选湖北省全面深化体校建设“61530”行动计划后,今年,又有4所体校加入其中,总数达到40所。按照计划,到2025年,湖北将构建起以6所省属体校、15所市州体校、30所市县体校为主要阵地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助力湖北体育强省建设。
3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潜江市少儿体校的湖北省小轮车训练基地,湖北小轮车队正在此处进行备战,腾空、翻转、360度旋转……他们骑着小轮车在空中变换出各种姿势,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10岁的雷梓萱,来自与潜江市少儿体校一墙之隔的潜江市园林第六小学。在看到湖北小轮车队这样的训练后,这位小姑娘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并尝试进行练习,最终加入到队伍中。“我觉得这项运动非常酷,我会向哥哥姐姐们学习,继续挑战高难度。”
湖北小轮车队组建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湖北省体育局授牌成立湖北省小轮车训练基地,并与潜江市政府签约共建湖北省小轮车队。
今年19岁的张书豪来自湖北襄阳,原本练赛艇的他转项小轮车运动。据他介绍,目前已经练了5年左右。曾在陕西全运会上拿到第七名,在2023全国锦标赛上夺得男子精英组第三名。“在此之前,一直没有接触过极限运动。经历了训练和比赛后,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勇敢,期待在未来的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湖北小轮车队主教练魏华表示,湖北小轮车队目前在训的队员共有13名,其中女队员6名,在国内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不少佳绩。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湖北小轮车队将力争奖牌,为湖北争光。
潜江市少儿体校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湖北省自由式小轮车训练基地,也是湖北省首批深化体校建设“61530”行动计划入选体校。除了小轮车外,潜江市少儿体校还根据湖北省体育项目布局,开设有田径、举重、赛艇、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奥运项目的培训工作,培养输送了吕小军、关虹、彭英、王芳、聂军良、许晴、孙露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据介绍,该体校学生享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上午和下午上文化课,体育训练在下午放学后和节假日进行,保障后备人才拥有与同龄人同等的身心成长和社交环境,促进学生“文武兼修”、全面发展。
湖北各地也积极推动体校多元发展,逐步建立起传统体校、省市共建特色体校、依托学校和社会组织建立新型体校的三维格局。襄阳市与当地重点学校联合办学,妥善解决了文化课学习问题。咸宁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建“跆拳道业余学校”,成为了湖北省首例与社会组织共建的新型体校。
为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各地体校创新方式方法,扩大招生规模,强化复合型科医保障团队建设,推进科学选材育才。李小双体操学校对内与仙桃本地幼儿园合作招生,对外赴湖北省实地招生。长阳体校组织教练员前往辖区内所有乡镇,开展下乡选材工作。宜昌市体校购置心率监测系统,与三甲医院开展科医合作,采集训练生理数据,为重点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有力保障。
在入选“61530”行动计划的体校中,还有不少即使放在全国都名声响亮,如“冠军摇篮、金牌基地”的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少儿体校、以足球见长的新华路体育中心少儿体校、培养并输送了昌雅妮的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的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等。凭借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出色的成绩,这些体校为湖北体育的长远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塔基。
3月29日,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大会在潜江的举行,强调了要抓实青少年体育工作,需突出“深化体教融合”这条主线,明确“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两个重点,聚焦“阵地建设、服务供给、监督管理”三个抓手,走出湖北特色发展之路。
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骆启义表示,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湖北省基本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富有时代特点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之路。接下来,要以联办体校、优办赛事、兴办活动、大办融合、常办支教、强办培训等“六办”工作为抓手,加快构建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和运行体系,开创新型举国体制下湖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转自4月3日《中国体育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