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约定 一份责任

“老师,您还会回来看我们吗?您还会继续教我们啦啦操吗?”

“老师,这是我给您写的信,您一定要打开看看。”

“这是我今天的加餐,我最喜欢吃的,您也尝一尝。”

随着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结束,短暂相处了两三个月的学生和支教志愿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作为一名记者,我切身感受到他们之间从最初的陌生,到慢慢熟悉,再到临别时的依依不舍。

学生主动和支教志愿者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小心事”,支教志愿者在深入了解学生后,也会给他们提出建议,向他们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趣事,让他们对小城外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

“这次支教让我收获良多,有快乐也有温馨,更收获了一份与众不同的友谊。我就是凉山人,这次能回去支教,将我这几年所学的知识教给我的学弟学妹们,感觉很光荣很自豪。”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支教团成员杨补拉说,这次支教也坚定了他要做一名教师的决心,他在讲述自己的支教经历时,我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仿佛和学生的相处刚刚发生。

天津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李佳庆说:“我觉得教师职业需要耐心和责任心,就像我在支教的时候和学生比投篮,如果输了也会主动做深蹲起。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我认为只有在小事上也遵守约定,才能完成与学生其他的约定,才能让学生信任我。”

志愿者的到来点亮了小县城孩子们的梦想。他们之中可能有像杨补拉一样,从这里走出去以后再回来反哺家乡,可能也会有孩子完成与志愿者的“约定”,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次体育支教,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一次成长,是一次对未来可能从事的教师职业的探索,更为当地孩子播撒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支教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很多改变,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为增加学生兴趣,更好地开展课程,支教志愿者用体育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项目内容和规则。西安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毛雨青说,每次下课后同学们都会围着她问,下节课我们还做游戏吗?课堂氛围也因为体育活动的加入变得非常欢快。她说:“虽然支教的时间很短暂,但我们希望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给孩子心里也种下‘运动’的种子、‘体育’的种子,让他们了解体育、喜欢体育!”(转自7月18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