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健儿展英姿 今朝为师续辉煌——四川率先尝试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
落差很大,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一路摸爬滚打。多年来,因为诸多原因,工作编制一直没有落实。”徐伟说。
长期以来,职业转型渠道不畅,一直是退役运动员面临的一大难题。《通知》的出台,在全国率先提出设置体育总教练员和体育教练员两个岗位,并纳入体育专业技术岗位序列管理。同时还明确,用人单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择优聘用,给予了学校更多的招聘自主权。也就是说,今后不再把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前置条件。这项举措,破除了退役运动员因无教师资格证而难以进入编制的壁垒,最大限度地降低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从事体育工作的条件和门槛。
徐伟坦言,多年来,如何取得教师资格证一直困扰自己,成了心病,如今这一“职业焦虑”终于迎刃而解了。8月,他参加了天府新区举办的体育教师共享教师平台的岗前培训。
打通双选渠道 弥补师资短板
在退役运动员面临职业转型渠道不畅的同时,而对于另一边的各级各类学校却存在着体育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矛盾。
据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府新区在体育师资方面存在师资缺口大、师资素养有限、教学内容单一等三个主要问题,“在天府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58所学校中,体育师资缺口仍有100余人。同时在体育师资素养方面,存在职称结构不高、偏老龄化和名优教师占比不高……”
今年7月,作为四川省首个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天府新区创新建立了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区管校用,共享中心的体育教师将通过全区“排课走校”的方式,到中小学授课,以此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并破解体育教师数量短缺和体育特色不鲜明等难题。
据悉,通过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天府新区今年吸纳58名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除此之外,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阳中学、绵阳市汉旺学校等29所学校也考核招聘了44名退役运动员。
“只要学校有需求,我们就按照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点对点的输送,从而开辟了另一个上升通道。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相当于有了一个体育领域的‘招聘平台’。”四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向学校输送100名退役运动员,而实际是102人,已经超过了预期。”
注重政策延续 强化体育教育
在为退役运动员谋保障的同时,《通知》也同样对现役运动员的福利和发展前景作出了规定,即:获得全省性及以上体育比赛前三名的退役运动员,可聘用为省幼儿体育基地示范园和小学的体育总教练和体育教练员;获得全国性及以上体育比赛前八名或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称号的退役运动员,可聘用为省幼儿体育基地示范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总教练和体育教练员;获得全国性及以上体育比赛前六名或获得国家级健将及以上称号的运动员,可聘用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总教练和体育教练员。
“政策是有延续性的,运动员在役期间获得越好的成绩,退役时就有更大可能进入好的学校、好的岗位,更能激励在役运动员从事他的专业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四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四川省体育局还将发布有关文件,不断强化运动员保障。“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就是希望打通运动队、学校体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闭环,形成良性循环。”(转自9月17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