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足协与学校共建队伍 探索女足项目体教融合发展之路
![]() |
![]() |
![]() |
在广西南宁十七中专业的绿茵场上,几名身穿红色队服的守门员轮番进行扑球练习,其他队员们也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借助器材有序训练。她们在球场上聚精会神,颇有架势,丝毫看不出这是一群初中女学生。这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女足队就是广西足球协会和南宁十七中共建的广西女足,今年10月刚刚取得了“星耀五洲”U16全国女足邀请赛亚军。在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支女足走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广西足协副主席庞东霞表示:“学校在给广西女足开放学籍方面取得了突破,使球队集中训练学习、集中生活有了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广西女足与传统运动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所优质中学作依托。学校和足协对球员的文化学习高度重视,根据球员的特点,除正常上课外,还专门安排老师给她们辅导、补课。目前有几个球员学习在班级名列前茅。同时广西足协为女足组建了高水平的教练团队,并针对小球员文化学习任务较重的特点,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保证每天有2小时的训练时间,周六周日全天训练,系统训练得以保证,球队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南宁十七中校长张焰虽然不懂足球,但却为这种模式第一个敞开大门,成为这支女足的球迷和坚定支持者。她说:“足球激发出了校园的活力,喜欢踢球的孩子在学校里就有一片自己的绿茵场,还有足协派过来的教练作最专业的指导,而不会踢的孩子也可以当拉拉队,在场边加油助威,学校里生机盎然。足球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项目,包括场边的拉拉队也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孩子们在这个集体当中慢慢地性格会更加开朗,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帮助。”
张焰说:“一切为了孩子,我们没有想过任何回报。现在从孩子们的情况看,我们走的路子是走对了,女足队的建立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大的平台,以点带面,队员们也给校园里的其他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足球大课间、校园‘阳光足球社团’‘校长杯’班级大赛……一个个足球平台已经在学校搭建起来。如今的十七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除了足球以外,绣球、板鞋、跳大绳、珍珠球等民族项目也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可以在丰富的体育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潘彦宏是南宁十七中初二的一名学生,也是学校的女足队员。潘彦宏五年前开始接触足球,因为想要在中学继续延续这份热爱,所以来到了南宁十七中就读。
她说:“在这里感觉教练的训练更加专业,我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还成为学校女足队的一员。训练有时候很枯燥,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成就感和开心,而且在这里我走专业道路的同时也能兼顾自己的学业,训练的时候好好训练,回到教学楼就好好学习。学校的校长老师也很好,会帮我们补习补课,都很关心我们。以后希望能进国家队,让自己的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转自12月17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