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展冰壶不妨这样做

  申冬奥成功以来,为了让冰雪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冰雪运动进校园、体教融合等政策陆续出台。在冬奥会的5个冰上项目中,冰壶以其对场地的苛刻要求而独树一帜,甚至国内至今也没有可以担任高水平国际赛事的制冰师。这份对场地的高标准严要求影响的不止是比赛,还有冰壶的普及,尤其是在校园中的推广。因此在5个冬奥冰上项目中,冰壶进校园最为艰难。
  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冰壶馆于去年12月正式启用,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冰壶馆,在稍显简单的棚子里只有一条道,但这却是石景山区的第一块学校真冰冰壶场。“这个冰壶馆是在石景山区教工委、教委和石景山区广宁街道的共同支持下落成,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制冰,冰壶、冰刷和冰鞋等都是专业的冰壶设备。”电厂路小学校长薛东说。冰壶场在建成后,维护成本远低于其他冰上场地。目前电厂路小学已经开始冰壶教学,学校聘请了专业冰壶教练授课,经过几天的学习,25名学生成为了学校冰壶队首批队员。
  在电厂路小学冰壶馆启用暨冰壶队成立仪式现场,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壶竞赛主任、原中国女子冰壶队队长王冰玉为队员授队旗,给队员们上了一节指导课,并和队员们有了一个“未来约战”。对于学生们而言,学校里有一条冰壶道让他们格外兴奋。五年级的王诺说:“国庆节学校组织我们去首钢冰壶馆观看了冰壶国家集训队比赛,但是我没有被选中和那些哥哥姐姐们互动,当时我也很想上冰和他们一起玩。现在我也能上冰训练了,希望我也能进国家集训队。”冰壶馆启用后,学校将开设冰壶课程,每周每个班安排一节冰壶课,普及冰壶运动,薛东说:“学校冰壶队每天将进行一次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冰壶专业技能。同时,学校冰壶馆将定期面向周边学校和社区开放,进一步提升冰壶馆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群体,促进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助力冬奥。”
  如果建设真冰场对于学校而言较为困难,那么还有一个选择:校园版陆地冰壶。冰壶和校园版陆地冰壶在场地上的要求可谓两个极端,校园版陆地冰壶对场地、气候没有任何要求,而且校园版陆地冰壶的赛道是对冰壶场的等比缩放,长13.5米、宽2米的赛道甚至可以放进教室。西安市雁塔区西姜村小学近日便在楼道内放置了校园版陆地冰壶赛道,让同学们可以在室内上体育课。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校园版陆地冰壶凭借价格低廉、易上手受到了不少学生的欢迎。前中国冰壶国家队教练陈路安说:“我大概在2011年就接触过陆地冰壶,2018年投入到推广校园版陆地冰壶的行列,现在我们的脚步遍及全国10个省区,50多个城市,近1000所学校,40万名学生体验了校园版陆地冰壶。”
  既然有这样的“利器”,那为何冰壶推广仍然困难重重?原来要想推动校园版陆地冰壶进校园,首先要解决校园版陆地冰壶与真冰冰壶的相似度问题。由于场地器材所限,校园版陆地冰壶无法完成真冰冰壶弧线。但近年来校园版陆地冰壶的研发推广思路有了拓展,校园版陆地冰壶的出现并非是为了替代真冰冰壶,因此重心应当放置于宣传推广,培养中国未来冰壶爱好者群体。陈路安说:“所以我们利用器材的宽度,允许运动员在赛道的2米发球区的任何位置投壶,利用斜线投壶替代了弧线。”而随着校园版陆地冰壶进校园,配套的赛事也正在陆续进行,2021年或将有全国范围内大、中专、中小学的校园版陆地冰壶锦标赛出现。
  无论是自来水浇灌的冰壶场还是校园版陆地冰壶,与专业冰壶场均有一定差距,通过这两种方式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想要进阶成冰壶运动员还需要一些时间“变身”。但专业性稍逊的另一面却是普及难度的极大降低,对于推动冰壶进校园而言,这种牺牲是可以理解的。(转自1月8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