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 狠抓三项改革 青训初见成效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对青少年训练进行大胆创新,从赛事体系构建、训练合作基地设立、科学训练模式建立三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创立了赛事积分制、社会合作共建训练基地、科学规范化训练模式等,以制度引导体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了解,柳州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了金牌第一的好成绩,从区十三运的第三到区十四运的第一,打了漂亮的一仗;柳州籍选手每年都获得全国以上冠军40多个,全区冠军200多个……

推出“赛事积分制” 提升青少年参与热情

  2020年,柳州市积极深化赛事体制改革,率先推出“青少年体育赛事积分制”,努力以赛事引导全民参与运动,以赛事积分促进孩子“少看手机多跑运动场”。
  柳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久生说,希望以赛事积分制度化选人用人,通过全程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赛事积分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2020年度柳州市举办的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涉及20多个大项600多个小项,既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传统“大众”体育项目,也有射击、射箭、举重、摔跤、体操、艺术体操等“小众”体育项目,逐步完善了柳州市青少年赛事体系,既维持了广西“短、小、灵、水、新”项目发展,又实现了“大、广、全”的项目发展需求,通过系列赛事和赛事积分的评估,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年度赛事参赛的人数和队数均创历年之最,其中小学生足球赛参赛队伍更是达到了140多支队伍。

合作共建基地 拓宽后备人才培养覆盖面

  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靠系统化的训练,之前的做法是以各级体育运动学校为主,人才挖掘办法单一、人才训练地点单一、人才输送渠道单一。为推动体教融合、竞群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柳州市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体系,柳州市进行了青少年体育项目合作共建训练基地的改革,引进社会力量建设合作共建基地。张久生说:“开门办‘大体育’,打通了输送和选材渠道,实现了体制内和体制外教练员、运动员‘大统战’和良性的竞争。”柳州市通过创建众多合作共建基地,进一步拓宽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覆盖面,同时鼓励、引进诸多社会力量共同为竞技体育发力。 
  “起!”“好!”“注意手臂动作!”在柳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馆里一位教练正在指导学生训练,她是兰燕云,培养出了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陆永等优秀运动员。众所周知,举重项目一直存在选材难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柳州市通过调研寻找了一条新道路。“我们和学校共建基地,让举重走进校园,同时推行比赛积分制,在积分赛中进行选材,同时做到选拔和输送运动员两个渠道都畅通。”兰燕云说,“我们教练会每个月到共建的学校里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指导,因为孩子的年纪都比较小,不会让他们直接尝试举重项目,更多的是身体素质的教学和锻炼。每年举行多场积分赛,今年是第一次办比赛,有来自小学三到六年级的110多名学生参加,在锻炼小孩子身体素质的同时挖掘一些身体素质好、有潜力且适合举重项目的运动员,把他们选到我们这里来参加举重训练。”
  兰燕云说,他们的目标是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就像在队员心中陆永既是目标也是训练的动力。不仅如此,举重作为一项对身体要求非常全面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我们除了练自己的专项、在专项上努力获得好成绩以外,还要把更多的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高起来。”

打造“硬核团队” 助力科学规范训练

  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体育运动学校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柳州市通过机构改革,将原来3所业余体校和1支游泳队整合组成了柳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围绕把基层各项目的训练逐步实现科学化训练模式,建设成为广西地级市一流的“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的大体校,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体校全面发展,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为抓手推进工作。柳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率先创建了运动康复与营养中心和科研与体能训练中心,配备了一批国内顶尖的训练器械,安排了一组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由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全国体能专家、体育大学体能与康复知名教授、市三甲医院康复专家等组成的“硬核团队”,通过聘请国内专家的远程助力、市体育运动学校专业团队现场操作的模式实现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通过科学化的管理、科学化的选材以及科学化的训练,柳州竞技体育科学规范化训练模式初步形成。
  柳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康复与营养中心助理曾文君表示,基层运动队应该更加注重运动员伤病问题。“我们致力于帮助运动员健康科学的训练,并对一些伤病进行有效的防护,有些器材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把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损伤尽量降到最低,如果运动员有一些小的伤病,基本上能在我们的康复中心得到一个迅速的有效的及时的治疗,防止伤病的扩大化,有助于延长他们的运动生涯。此外,当教练去基层选材的时候我们也会做技术支持,通过不同的仪器对小运动员是爆发型还是耐力型选手出具指导意见。”
  近期,柳州市体育局和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研讨会,会议研究了体育赛事体系建设、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培训再教育等内容并达成了齐抓共管的共识。相信随着体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各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柳州市竞技体育工作必然会有更大发展。(转自1月5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