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凉山的青春逐梦人
“我们现在体育课天天都打篮球,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们?”
“有机会就回去,记得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吉朵克布的手机上,一段段视频和文字记录了他与同学们的日常。一年前,吉朵克布还在四川省体育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读大三,他报名并入选了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牵头的2024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龙塘镇小学进行体育支教。虽然他在那里只任教了短短3个月,但这名阳光率真的彝族青年已经成为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之一。这段经历让吉朵克布收获了孩子们的爱与成长,也收获了坚强成熟。支教业余时间,他认真复习,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如今已经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休闲体育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吉朵克布出生在大山深处,家庭的贫困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幸运地成为家中第一个走进校园的人。成长路上的这些温暖关怀,在吉朵克布心中种下了奉献的种子。2024年3月5日“全国学雷锋纪念日”、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也是吉朵克布和同伴满怀期待的“出征日”。那一天他回到了大凉山,在盐源县龙塘镇小学成为一名体育老师。这位同样来自大凉山的彝族青年,希望用体育去影响更多的山区孩子。
然而现实的困难接踵而至。学校体育资源匮乏,器材室只有几颗破旧没气的篮球和已经褪色的足球,球拍也非常陈旧,仅有的两位体育老师已年过半百……“办法总比困难多!”吉朵克布不服输。他发现学生体育基础薄弱,便设计趣味教学内容。体育课上,跳绳接力、趣味投篮等游戏让孩子们快乐奔跑起来,在运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兴趣。在这里,吉朵克布一周要上近30节课,有时一天要上5节课,甚至会同时带两个班、一百来个学生,但吉朵克布却从来没有怨言。
日子久了,吉朵克布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感情。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课堂外,学生们送来的糖果、手工……都让他无比感动。当地老师和家长也给了吉朵克布很多支持。周末留校,老师们总会陪他聊天吃饭,家长和工作人员也频频邀他去家里做客。教学之外,吉朵克布还格外关注当地的留守儿童,常常陪他们运动、游戏……
支教时光飞逝,离别时,孩子们的书信、祝福和哭红的眼睛,无不让吉朵克布热泪盈眶。他始终坚信,孩子们一定能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如今一年过去,回望支教生活,吉朵克布感慨:“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永不凋零的小红花,那些拼搏的日子和可爱的孩子们会永远闪耀在我的青春记忆。希望更多人加入体育支教,让爱与希望在偏远校园绽放!”吉朵克布说,未来他将继续在教育路上前行,为孩子们的梦想助力。(转自4月24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