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健身 从“盲练”到“智练”

晚上6时,北京朝阳区的杨婉准时出现在健身房,完成智能手表上提示的运动目标。“我每天给自己设定的活动目标是520千卡、60分钟锻炼时间,现在还差154千卡,我去健身房参加一节杠铃训练就能达标了。”智能手表让杨婉每天的运动“可视化”,杨婉说,“手表就像我的监督员和健身教练,可以记录每周乃至每一天的运动详情,进而设定我自己的训练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这样的智能运动场景正在悄然改变着数亿人的运动方式。可穿戴设备通过集合多种传感器和算法,已能采集并分析多维度的生理、行为和环境数据,同时已经从基础运动指标扩展到医疗领域,实时监测心率、心血管指标、代谢和各类健康数据,成为人们日常健康的“好帮手”。

对于在西安工作的唐鹏来说,他最喜欢的智能手表功能是心率和压力监测。“运动时能看到实时心率非常重要,能及时掌握运动强度,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有一次,唐鹏工作比较累,在健身热身时手表屏幕突然弹出一条提示:“今日疲劳指数较高,建议降低30%训练强度。”这是设备综合他过去一周的睡眠、心率和压力数据后给出的建议。他调整了原定的力量训练计划,转而进行舒缓的瑜伽练习。“有智能手表给健康把关,觉得给健康多了一重保障。”唐鹏说。

感受到智能手表带来的帮助,今年过年唐鹏给父亲也买了一块。“用了不到一个月,我爸最喜欢的功能是睡眠监测。因为老年人睡眠质量不太好,他能看到自己的入睡时间、深眠、浅眠时间段,也经常用这个测自己的血氧、心率,他觉得比较安心。”

除了智能手表外,还有智能服装、智能头盔、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可穿戴设备也在不断进行功能迭代,提升运动爱好者的科技运动体验。业内专家表示,可穿戴运动设备的大规模使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运动的智慧化、个性化,还能保障运动安全,有效提升运动效果,增强运动体验,为运动爱好者带来更丰富多样的运动体验。(转自2月2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