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身房 公共服务提质增量

走进天津市奥体中心东侧的智能健身场地,一套集成体质测试系统和8台智能训练器材映入眼帘。正在场内进行锻炼的市民赵先生介绍,健身器材在锻炼时能实时显示各项健身数据,运动时长、消耗的卡路里、运动强度等一目了然。“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在体质测试完成后,后台还能根据用户的各种运动数据,开具针对个人的‘运动处方’感觉很好。”赵先生说,目前,全市陆续推出了智能健身房,丰富了大家的运动体验。

据了解,在填补区域智能健身设施空白的同时,科技赋能下的智能健身房为群众提供了便捷、智慧又安全的运动空间,而群众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身体状况和运动表现。目前,天津市16个区均已有智能健身房建成并投入使用。

天津市在岁末年初陆续上新的智能健身场地、健身房中,配套的设备运用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智能健身器材与国民体质监测相结合,还支持跨地域、跨人群、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室外智能赛事。在智能竞赛区,记者扫码进入小程序,输入个人信息后,系统便开始匹配对手进行“云撸铁”的比拼,根据设备的留存数据显示,市民发起竞赛已达5000多场次。

天津市高校全民健身研究智库的研究员张晓艺表示,为训练者提供科学的运动指导之外,要让用户形成“测试-训练-测试-提高”的运动闭环,“在建设‘运动之都’的过程中,希望这些科技含量更高、配套服务更全、使用体验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容,让更多人体会到运动对体质提升的帮助,感受到城市对百姓健康的关怀。”(转自2月2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