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架”起健身新空间——北京:打造立交桥下的运动乐园
北京的桥下空间,正悄悄地变美变亮。过去功能单一的桥下空间,摇身一变,成为服务居民的停车场,就连体育设施也进驻桥区,让桥下变身“公共活力空间”,让北京市民在家门口又多了一处休闲运动场所。
今年年底,作为北京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样板间”之一,西城区跨越西护城河的天宁寺桥改造提升工程计划完工,将整合休闲、运动、便民服务、公交场站和停车多种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集篮球场、儿童游乐区等功能的休闲娱乐场所,这也是北京中心城区首座建在立交桥下的“运动乐园”。
天宁寺桥下空间,此前主要作为单位停车、公交场站及市政养护站点使用。过去,天宁寺桥下相对封闭昏暗、视觉形象差。同时,与周边步道、滨水空间和标志场所缺乏有机联系,人行断点较多,过街不便。桥下使用功能单一,空间利用低效,难以满足周边老旧小区对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的需求。从设计图上看,天宁寺桥下空间各功能区划分清晰,可供市民选择的休闲活动十分丰富。其中,综合运动场地集合了全场篮球场、面向6至10岁学龄儿童的小篮球场、单板篮球练习区等;儿童游乐区设有滑梯、沙坑、秋千、攀爬等趣味设施;为织补老城区公共服务功能,桥下还设置了一组由便民服务、公共卫生间、器械存放、更衣室等功能结合的配套服务区。俸伯桥桥下为公园及潮白河,有较大的遮阳庇荫、停留观景需求。为此,提升工程重新设计桥下活动空间,重塑空间的吸引力,项目利用多级大台阶设置木坐凳,市民走累了可以在桥下休息。桥柱上绘制了海洋生物等3D彩绘图案,让人仿佛置身“海底世界”,小朋友最喜欢在这里找出海豚、鲨鱼等动物的身影。与此同时,桥下还新增了功能不同的健身器材,打造免费的健身空间。桥下、桥上一体化提升。旧俸伯桥桥上,设置了彩色步道、夜光跑道、智能座椅、圆形花坛、荷叶廊架,提高了市民休闲健身的趣味性。(转自12月14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