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2024年)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培训班举行

  “本次体育现代化县(市、区)申报数量24家单位与去年相同,考核周期三年,最终创建成功单位的数量,还是要看最终考核成绩。”9月13日,浙江省(2022—2024年)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培训班在德清举行,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为创建单位列出“考题”,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2022年初,浙江省首批17个通过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考核的单位获省政府命名。三年来,依托于体育现代化建设,各地陆续建成的老百姓身边的高质量体育场,城市10分钟体育活动圈,农村15分钟体育活动圈,让人民群众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德清是浙江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县,作为“过来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朱海平给出了一组数据,展现三年创建的成果:全县建成登山步道、健身步道和骑行道285.944公里,全民健身点1736个,面积226.448万平方,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4.13平方,室内健身场所371处,面积98857平方,人均0.18平方。已建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9个,笼式足球场17个,拆装游泳池7个,浙江省级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4个,市级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34个,让老百姓体味到运动的快乐。
  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以三年为周期,此前《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考核指标(2022—2024年)》已经下发。此次创建在标准上有了不少的变化,对以往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进行优化,提出“一个不变、四个提升”。
  据了解,“一个不变”指的是在创建考核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不变。“四个提升”指的是提升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在必达指标“一场两馆”的基础上增加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的建设必达要求;提升县(市、区)政府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主导责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智慧化,便民化模式;提升和优化基层体育治理能力,增加“县级以下全民健身综合服务与管理的体育基层治理的“三员”新模式全覆盖,建立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考核内容。
  这样的改变为了适应浙江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制定首批体育现代化县(市、区)考核体系时,大数据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目前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依靠大数据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成为趋势,所以提出‘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智慧化,便民化模式’。”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提升县(市、区)政府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主导责任’,是因为体育现代化创建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的工作。”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胡国平表示,开展体育现代化创建意义重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第二批省体育现代化强县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指导协调机制,建立督查落实机制,加强宣传发动,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