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场地开放 社会资源共享——民营企业 助力全民健身精准发力
“走,健身去!”每逢周末下午,来自四川成都的黄俊乐就会和好友准时出现在家附近的酒店健身房。自从2018年体检结果多项指数超标后,黄俊乐便加入健身大军,从曾经的“文弱小生”逆袭成为健身达人。
黄俊乐家门口没有大型健身房,想要锻炼需要骑车到离家3公里外的体育综合馆,耽误时间不说,赶上天气不好,想要锻炼还要“顶风冒雨”。黄俊乐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惊奇地发现家门口一些酒店和大型民营企业的健身房开始对外营业,而且收费不高,还不需要办卡,按次收费,非常方便。黄俊乐表示:“如果有更多像这样的低价优质健身场所可以资源共享对外开放,就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实惠的健身服务,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
为给职工带来更多科学的健康“配方”,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选择在办公楼内部建造健身房,供员工休息时运动锻炼,不论是缓解工作压力还是提升凝聚力,都是不错的选择。一些企业还会将健身房共享给同一写字楼的其他员工。在广州上班的崔凯对此赞誉有加,他说:“在工作的写字楼里有三家大型民营企业,只有他们配备了健身房,体育设施非常先进,现在三个健身房已经开始对其他公司员工分楼层、分时段低收费开放,我也开始逐渐养成了‘每日一练’的好习惯。”
如今,民间企业对体育的热情也水涨船高,一批批民营运动场馆“纷至沓来”,纷纷抢滩全民健身。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从民营企业开放健身自有场馆,到个人爱好向场馆经营转变,是很多民营体育场馆的诞生路径,这些民营性质的体育场馆以场馆运营和体育培训为主营业务,正在逐步探索发展体育服务综合体。(转自5月18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