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场地设施“明天会更好”——残疾人健身有了好去处

随着我国着力打造“无障碍环境”、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全民健身成果,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激发了生活热情,也用正能量感染和激励了全社会。

杭州蔡马社区在对残疾人入户调查时,不少居民对没有适合残疾人健身的地方和环境感到苦恼。先前为解决残疾人出门的问题,2020年蔡马社区投入近40万元对社区进行了无障碍环境改造。如今面对健身新问题,社区还需要新一轮改造。“蔡马残疾人健身点”项目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如今,走进文化家园内残疾人康复站,可以看到仰卧起坐腹肌板、动感单车、电动跑步机、背部训练器、放松按摩器等近10台康复器材,并配备了全新的电脑室、活动室。社区医生还时常到康复点为大家进行康复治疗指导。该健身点面向社区所有残疾人群体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时30分到晚上8时。开放期间,社区残联专管员还会对残疾人士的运动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运动安全有效。

上海徐汇区长桥街道智慧阳光康健苑虽然仅50平方米,却是上海市首家实现体育数字化转型、为残障人士提供运动健身、功能康复、社交娱乐等服务的空间。连同周边已建成的阳光之家、阳光心园、辅具服务社等,形成残疾人康复的一体化服务。在这里残疾人可直接推着轮椅到无障碍全身垂直律动机上,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全身有氧健身车、等速上推/下拉训练机可加强四肢的力量锻炼。长桥街道智慧阳光康健苑,还以智慧化方式加强残疾人康健“前、中、后”全链条管理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健身科学指导和精准服务。

开展全民助残健身工程,2019年起广东顺德6个镇各展拳脚,设点探索。2020年,顺德区乐从、杏坛、龙江、均安创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2021年,新增容桂、勒流两个示范点。示范点配备了沙壶球桌、跑步机、划船器、乒乓球桌等十余种健身器材,还会定期开展活动,吸引和引导更多的残障人士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转自4月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