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施多样化 全民健身添活力——骑行绿道 多元场景“骑”妙出行
不论是工作日通勤,还是周末出游,骑行已成为一项回归城市、回归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运动。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城六区工作日早高峰多条道路1小时断面骑行量突破3000辆次,北京市建立的慢行系统为骑行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当下,正是感受春日好风景的时节,不少骑行爱好者开始策划“骑”妙出行,能骑车的公园、文旅骑行线、滨水慢行系统将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据介绍,今年北京将持续提升慢行系统服务品质,推进滨水道、园林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联通融合,打造21条“漫步北京”文旅骑行线路。
拥有丰富且优质的骑行空间让许多北京市民感到十分开心,骑行爱好者张帆说:“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棒,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自行车文化,也爱上骑行。希望在规划和建设时着手打造一批覆盖高级、中级和初级三类的骑行路线,可以丰富市民的业余活动。”竞技爱好者更为欣喜地表示:“竞速赛段可以刷起来了!”也有人认为,应该开放一些适合孩子骑行的公园。由此可见,各类群体有不同的骑行需求,多样化的骑行空间能为他们带来更多幸福感和满足感。
去年,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启动,一条贯穿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北部中轴的42公里骑行绿道带动了185万辆次骑行量,回天地区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暨2021回天地区全民健身骑行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骑行热情,健身骑行的方式被更多人接纳。2022年北京市交通工作会指出,去年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9.5亿次,大幅增长37.6%。随着市民骑行意愿高涨,北京市的林荫绿道、文旅骑行线路越来越多,成为骑行爱好者热衷的“打卡地”。
天气渐暖,城市中健身骑行的群体日益庞大,多元化的骑行场景创造了优质的骑行条件,曾经那些有车无处骑和骑行非首选的群体纷纷加入骑行队伍,全民健身的热情因此更加饱满。(转自3月16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