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击球 老年人爱不释手
“这球重520克,520寓意我爱你,我们已经爱不释手了。”浙江省天台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齐碧君以其独特创新思维发明的地击球,成为当地老年人喜爱的运动项目。
地击球的发明源于齐碧君对新时代多元化健身需求的洞察。他意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身项目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单一的健身方式已难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齐碧君决定创造一种既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又能充分利用闲置场馆资源的健身项目,于是地击球应运而生。
地击球是一项独特的球类活动,运动员一手握一颗重约520克的塑胶小球,滚动撞击在三扇龙纹雕饰门中的目标球,以两球落点的对应区域确定得分。这项运动构思设计巧妙,且蕴含着当地文化内涵。
“这还只是地击球多种比赛形式中的一种。这项‘家门口的体育运动’上手快,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齐碧君介绍说,该项目是集技能与智力、竞技与趣味为一体的球类活动,动作强度适中,安全系数较高,尤其适合老年朋友参与。
“地击球的特点在于其易学易记、动作强度适中、动静结合,符合中医智慧养生原理。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均可进行练习。”因此,地击球被誉为“移动体育”“身边体育”,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首选。
自推出以来,地击球的推广情况令人瞩目。它先后被天台县、台州市列为趣味活动项目,并在县老年运动会中亮相。台州市各县市区老年人体协主席及业务骨干也先后在天台接受了培训,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2021年,地击球被省老体协推荐为参加全国创新大会的展示项目。2023年,它在长三角体育联盟大会上大放异彩,同年还在天台、杭州、舟山等地举办了多次培训、交流活动。如今,地击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上海、江苏、江西、安徽、贵州等地都已开展了此项活动。地击球已被列为台州市竞赛项目,在诞生地天台县更是实现了乡镇全覆盖。通过培训和比赛,不仅增加了参与人口,还为促进地方赛事经济作出了贡献。
在地击球的推广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天台县始丰街道龙二村的球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有的队员上午有事就下午补练,每场记分从不间断,几年如一日,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四肢关节更加灵活,血糖、体重也恢复了正常。
作为台州市的健身达人,齐碧君深感责任重大。除了坚持参与各类活动外,他还致力于引领和激发更多的朋友走出家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收获快乐和健康。在2024年浙江省老年人创新项目地击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上,齐碧君详细介绍了地击球的技术动作和竞赛规则,来自全国的180多位老年人体协领导和体育运动骨干参加了培训。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老年人体协主席李和平表示:“地击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项目,我们打算回去以后把这个项目推广开来。”
地击球运动既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让人体验到现代健身运动的乐趣。齐碧君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地击球运动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家门口的体育运动”。(转自11月25日《中国体育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