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5%




8月8日是我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当天,在上海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5%,再创新高。其中,选择比重前三位的体育锻炼项目为:跑步、健步走、羽毛球。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陆檩,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峰,黄浦区副区长袁园共同见证上海市体育局有关单位与大世界合作签约。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丽娟解读《2023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

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办法(2021-2025年)》(简称“600指数”)。上海体育大学作为第三方承担了“600指数”评估工作。自2012年首次向社会公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已连续发布12年,上海体育大学始终以动态评估、与时俱进的原则作为第三方对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现状进行评估。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由“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以及“市民参与”六个单项指数构成。报告显示,上海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总分为486.7,指数总体较高。其中“体质健康”指数最高,“健身指导”较上一年度进步明显。上海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红火,体育精神的力量和体育文化的浸润,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与“向心力”。

活动当天,上海社区体育协会与上海大世界展开合作,通过文体商旅展联动,让体育精神与城市气质深度融合,让更多市民爱上运动,拥抱健康生活。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积极开展主题文化沙龙活动。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会长施之皓、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耀、黄浦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薛飚、上海广播电台主持人王海波齐聚一堂,讲述了自己与体育的情缘和体育精神对自己的激励和指引。从塞纳河到苏州河,上海的“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活动自8月3日启动,上海市共举办423场赛事活动,吸引55000余人参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