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区文体姻缘一线牵堪称“模范”
文化与体育,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这样的机构设置,在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至少占了半数以上。这样的设置,不应是“拉郎配”,而要演绎成一桩“美满姻缘”。这也是机构改革的初衷。杭州市拱墅区文体姻缘一线牵,堪称“模范”——
文体联姻好婚配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是拱墅文化与体育部门存在多年的模式。文与体,同在屋檐下,虽是血缘相近、容貌相似,却似乎有一张无形的“膜”隔在中间。一年多前,拱墅区文体局局长黄玲上任伊始,就决议要做这道“1+1”的加法。为什么要做这道算术题?黄玲有自己的理由,“无论是文化还是体育,都是‘大文化’范畴。两者的服务对象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表现的形式也比较接近,又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两者完全可以构建共识-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
自此,拱墅文体开始携手并进,从原来的“朋友+兄弟”变成了“兄弟+战友”。一段美好的姻缘也起了个好头。
亦文亦武好热闹
流淌了千年的京杭大运河,被阵阵击鼓声、号子声打破了往昔的平静。没错,龙舟竞渡赛到了运河之中。这是文体联姻唱出的“拱墅好声音”。
至少在四十多年前,拱宸桥畔的京杭大运河上,曾经出现过自发的划龙舟场景。随着污染严重、舟楫穿梭,这样的美景消失好久好久了。当两岸如画的风景再入眼帘时,赛龙舟被重新提及。三年前,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当年,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支劲旅在拱宸桥畔龙舟争流。两岸至少数以万计的市民争相围观,齐喊加油。没想到,这场龙舟盛会成为每年的传统赛事。就连从湖南汨罗江前来参赛的选手,也无不钦慕地说:“杭州的龙舟赛事太精彩了。城市的风景、竞渡的风景,两者融合到了一起。”即使放眼全国,在大城市的繁华地段能够举行龙舟赛事的,也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运河之上的龙舟竞渡,运河两岸的新年“步步登高”健步走活动,也让百姓乐意参加、盼望参与。运河两岸的游步道,成了附近居民早晚健身的天然运动场,每天至少有上万人在青石板上迈步前行。
半山公园的“文体联姻”,也诞下了不少“金娃娃”。半山过立夏,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立夏日,吃乌米饭、称体重,每逢这日人山人海。今年开始,在大俗大雅的民俗活动中,也开始融入体育元素。立夏日这天,“吃乌米饭”与“定向越野寻宝”同时进行,这个活动很有趣、也很好玩,即在定向越野赛的过程中,加了寻宝的环节。寻什么?寻找半山公园的文化旧址遗迹。因此,参与的孩子在分享体育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又参观游历了半山的文化古迹,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乡土历史课。
能文善武好日子
不管是争相目睹龙舟赛风采的市民,或是热情参加半山定向越野寻宝赛的孩子,他们中既有体育爱好者,也有文化的拥趸者。不同的对象,在这方由文体联袂献演的剧目中,分享着相同的欢乐。这就是拱墅60万人民能文善舞好日子的最好缩影。
拱墅文体姻缘好般配,也让该区深化、坚持这种合作模式,有了更坚定的底气。记者了解到,好几个大动作正在筹划与酝酿之中。拱宸桥畔的龙舟竞渡,有望在明年升格为“两岸三地龙舟盛会”,一艘小小的龙舟将成为大陆与宝岛民间文化、体育交流的大使。
静的风景、雅的文化、动的体育,在拱墅正成为一种和谐的力量。带给市民的,则是美的生活。
(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