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走上独特的青训之道感受蜕变

    由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广州市第十六届青少年运动会正如火如荼举行。作为羊城老城区、教育强区,越秀区在竞技体育组位居总分榜第一、金牌榜第三,特别是在皮划艇、赛艇项目上异军突起,仅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强队的蜕变。

“小艇”成突破口

    本届广州市运会,是越秀、东山二区合并后参加的第三届市运会。越秀区体育局局长曹成来介绍,该区青少年业余训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还推动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上,越秀区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取得不错的效果。2009年,越秀区体育局向区里打报告,在东山湖公园建水上业训基地。依托一座小码头,从几条艇、二三十人起步,历时5年,发展壮大到百人大部队。越秀区皮划艇队在本届市运会上拿到了6枚金牌,甚至战胜了传统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越秀区体育局副局长曾元建介绍,从无到有,越秀区尝到了甜头,如今东山湖将建一个单独的码头,队伍也将趁暑假到四会拉练,利用区教育局的户外基地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另外,三位广东省队退役队员,出任越秀区皮划艇队教练,解决了项目起步的“技术性难题”,也是队伍快速成长的关键。

网点建设成关键

    “发展大项,突破重点项目,扶持弱势项目。”曾元建表示,越秀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青训道路,以三所体校,即越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净慧体校、建设六马路小学为重点训练基地,“通过训练基地和网点打基础、选苗子,再送到三所体校。”
    本届市运会,越秀区代表队派出了37支队伍1200多名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组20多个大项的比赛,成绩不俗。
    对于肩负学习压力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确保业余训练时间,成为竞技成绩能否提升的关键。“网点训练布局合理,能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所体校可以保障业余训练的时间。”曾元建说,发展业训网点就是为了方便学生训练,“业余训练如果没有时间保障,就很难开展,更谈不上竞技成绩。”
    在项目布局方面,清水濠小学重点发展乒乓球;东风西小学距离越秀山不远,适合开展跳水;真光小学则开展摔跤、击剑;中山三路小学有跆拳道等。
    在第12届全国运动会上,越秀区输送的选手代表广东队出战,收获了2金7铜,成绩斐然。其中,育才小学培养输送的陈艾森在去年的世界杯跳水国际系列赛上3站比赛获得了双人十米台3个第一名,单人两个第2名、1个第3名;另外,在2014年第19届跳水世界杯比赛中,为中国队获得第一枚金牌。
    “这是我们越秀区土生土长的孩子,也是继杨景辉后广州培养的又一位跳水明星。”曾元建说。

(黄心豪 陈建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