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在甘肃

2025年甘肃省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升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激发学生们的体育兴趣,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与打造县域青少年体育特色相结合,以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为主要形态,推动基层中小学体育课程提质增效,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支教地区青少年体育工作蓬勃开展。

开展过程中,志愿者们注重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当地中小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体育课程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掌握至少2至3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通过组织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干预,降低学生“小眼镜”“小胖墩”和脊柱侧弯等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建体育社团,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现和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为其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开展体育师资培训,提升当地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兰州城市学院支教志愿者吴相义参加了体育支教。他表示:“孩子们对体育的热爱触动了我。教学中,面对设施不足、学生基础差异大等困难,我创新方法。印象深刻的是二年级四班的索国耀,起初他对体育不感兴趣,在我的引导下,他不仅能全程跟跑早操,体育课上也变得开朗积极。”吴相义希望通过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给孩子们带来改变与收获。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王宥显到张掖市甘州区第四中学参加体育支教,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初到学校,学校的老师校长热情迎接,让我感受到体育在这里的特殊意义。面对器材老旧、学生基础不一的情况,我引入‘彩虹训练法’,还帮‘足球少女’王雨桐进步。在‘运动与大脑’班会上,我讲解科学原理,建立运动处方档案,见证了体育对学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我坚信体育教育能塑造灵魂,我在绿茵场播撒的体育火种,会在孩子们的人生中发光,这也是支教送给这片土地最珍贵的礼物。”(转自4月1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