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技”推动老年柔力球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开展柔力球项目已20余年,作为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运动项目,柔力球无论是在规则、器材还是执裁上都不断推陈出新,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突出柔力球运动科学、健康、高雅、富有民族韵味的特色。
日前,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柔力球交流活动举行,21支代表队经过激烈紧张的技艺交流,决出了优胜奖和优秀奖。
在本届活动中,柔力球项目组委会率先走出了“老年体育+科技辅助”的关键一步。“柔力球智能辅助裁判器是2018年我们开始研究试验的,现在已经是第五代系统了。”本次柔力球活动竞技裁判长李恩荆向记者详细介绍道。
“研究这套设备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裁判的人为因素干扰比赛,柔力球竞技类似于网球、羽毛球,属于隔网对抗项目,但运动员在“迎、引、抛”这三个阶段不允许二次发力,这些都需要主裁判主观判断。这套系统设备的出现在不改变场上裁判人员总数的情况下,重新定义三位裁判员职能,当出现犯规动作时,3名裁判中至少2人按下手中的发射器,提示音响,则认定为犯规。当1名裁判按键,超过2秒内无其他裁判按键,则为不犯规。”对于这一重大变化,队员们都拍手称赞,表示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发挥出更好水平。
本次柔力球活动竞技比赛采用《全国老年人柔力球竞赛规则(2020版)》,对于一项集健身、娱乐、展示和竞技为一体的群众体育项目,规则不断更新和完善至关重要。“我们每过几年就要对规则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修订。”李恩荆表示,“规则的变化不仅需要运动员去适应,裁判员更要去学习、理解、提升。规则的修订加上新增添的柔力球智能辅助裁判器,要求裁判看到违例、犯规时要立马按下按钮,手脑要时刻保持紧张状态,全身心投入赛事中。这些规则上、器材上的变化,裁判要更快适应。”
器材不断升级利于运动员发挥出更佳水平。球拍由铁而木,由木改塑,再到后来的碳纤维、塑钢,一代一代地演变改进;球拍面也由皮质到塑料、树脂等不断更新;柔力球由最初的改良拳击手套,发展到后来的注水球胆,再到塑料壳内装沙子,以及胶皮内置沙子等。运动员手握趁手的球拍在场上的表现注定是英姿飒爽、刚柔并济。(转自6月1日《中国体育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