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去哪里都有认识的朋友
一块板子,四个轮子,在参与者的灵活操控下,滑动、翻转、腾跃……人板合一的身影在人们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定格,这一刻滑板运动和任何一种主流运动一样,带给爱好者荣耀、自豪和无比的成就感。北京的滑板爱好者罗喜东就是这么喜欢上滑板的。从高中时的“匆匆一脚”,到工作后的密不可分,他没想到多年后像滑板这样的轻健身项目会从小众走向大众。
高中时,罗喜东在机缘巧合下踩了两下板子,觉得“诶,挺好玩。”工作后,每天从住地到工作单位,罗喜东路上多少有些无聊,他在想有什么可以作为代步工具。“高中时踩过两下的滑板好像不错,挺好玩。”念头一起,滑板上路。2014年开始,罗喜东玩起了滑板,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滑板代步,而想要掌握更多滑板技巧。
上网查资料,看滑板视频,跟其他滑板爱好者交流、观摩、讨论。“那会儿玩滑板的人不多,在公园广场里练习滑板时如果遇到一个就会打招呼,滑板圈内很开放,大家都很热情。”虽然滑板入门门槛不高,板子也不贵,场地限制不多,但深入玩下去还是颇有难度,即使熟练掌握了一种技巧,也难保不出失误。这点不确定带来的挑战,也是许多滑板爱好者着迷滑板的因素之一,也因此,每当完成一个难度动作,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罗喜东说:“为了练习一个动作,不断失败不断重复不断调整,滑板就是一直在挑战自我,每当完成一次挑战,勇气和信心就会增加。”
罗喜东说:“我是2018年之后感觉滑板开始火了,基本在哪里都能看到。而且小孩、女孩比例多了。特别是滑板入奥后,滑板的宣传更多了。我现在做滑板教练,带的孩子年龄在6到10岁之间,都是家长支持来学的。这说明人们对滑板运动的认知和了解更多了。”2020年疫情期间,罗喜东由滑板爱好者转行成为一名滑板教练,工作和爱好合二为一,他说是滑板改变了他,在疫情之下馈赠给他生活的出口。
在不断挑战滑板新动作的过程中,罗喜东也在不断蜕变。为了更好地玩滑板,罗喜东加入了好几个滑板社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社交圈不断扩大,他说这在玩滑板前是不可想象的。“滑板深深影响了我,我的工作和社交圈都跟滑板相关。我现在的许多朋友都是玩滑板认识的。以前我还会在群里发一下去哪里玩滑板,约人一起,现在基本不会了,因为几乎去哪里玩滑板都有我认识的朋友。”(转自7月13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