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启动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足球纳入必修课

    3月3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启动实施《深圳市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系列重要举措。具体措施和要求有全面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将校园足球纳入中小学必修课,100%中小学校和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

    校园体育一小时

    须列入教学计划

    《行动计划》中指出,将全面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作为提升学生体质重要手段,明确要求学校将“校园体育一小时”列入教学计划。

    其中每天上午安排1次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含课间休息)。在班级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1节排入课表的体育活动课,或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40~45分钟集体锻炼。寄宿制学校实行每天早操、晨跑制度。同时严格要求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科学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保证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在初、高中毕业班中仍必须坚持开展正常体育教学。

    为推动各项措施落实,新学期伊始,市教育局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体育一小时“飞行检查”的方案》。教育局称,市、区教育部门(或委托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对学校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情况开展随机“飞行检查”,检查结果向全市通报,并与学校评先评优、校长业绩考核挂钩。

    足球纳入必修课

    设学生喜爱项目

    最近,中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等重大举措。深圳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作为全国44个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之一,具备较好的校园足球理念,近年来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深圳将制定《深圳市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将校园足球纳入中小学必修课。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发足球校本课程,争创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加快发展校园足球布点学校,3年内力争达到300所。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选送校园足球优秀教练赴国外培训。学校还将根据个体差异、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设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注重运动兴趣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全市目前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和健美操等8个优势项目,准备参加广东省第14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比赛。

    体测及平日锻炼

    将纳入中考成绩

    为强化对学校体育及学生体质监控,要求各区各校要保证100%学校和学生每年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试等办法,保障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各区以学校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以此作为考评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市教育部门将编制《深圳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测试结果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特长作为身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记入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改革升学体育考试办法,强化过程性考核和评价,今后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平时体育课锻炼等情况,将按一定比例纳入中考体育总分,并将中长跑列入体育中考必考科目。

    对于体育中考的应试现象,教育部门将通过逐步扩大选考范围,设置学生喜爱且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项目,克服体育课应试倾向。

    体育工作未做好

    校长将会被问责

    为了保障体育工作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行政问责制度,对认真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校长和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凡不能保证学生“校园体育一小时”的;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未按要求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如实上报数据的,将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估、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校长予以行政问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