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贵州省滑板队备战全运会


    滑板运动入奥后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滑板队,而贵州省滑板队也由此成立,至今已快有4个年头。今年,这支队伍将第一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运动会。

    这是一支十分年轻的队伍,队员普遍在十三四岁,而队伍的主教练也只是一名二十几岁的在读研究生,小小年纪,他们却取得过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全国锦标赛第四名、全国选调赛第一名、二青会铜牌等。对于这群正值芳华的少年,主教练王重天用了四个字来概括“未来可期”。

年轻的教练与年轻的队员


    王重天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也是一名独自琢磨滑板多年的发烧友,如今的他还成为一支滑板队的主教练,从队伍的选材到训练都亲力亲为,一点点组建起了这支年轻又帅气的贵州省滑板队。

    队伍非常年轻,许多老队员也才十三四岁,对此,王重天介绍道:“因为年龄,我们队目前主攻方向选择了需要爆发力少一些的街式滑板。虽然队里孩子们实力不俗,但毕竟年龄较小,比赛中与十七八岁的选手较量起来许多方面很是吃亏,不过他们在全国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

    一位名叫张杰的男孩从10岁起便开始练习滑板,到现在已3年有余。最初学滑板时虽然经常摔,但却觉得滑板十分有趣,而且一些动作做起来很帅,所以他不断摔倒又不断地站了起来。当问及摔痛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滑板这项运动时,这个13岁的小男孩略显成熟地说:“练滑板摔跤是必然的,正是因为有难度,所以,才会享受在不断挑战中成长的过程。”

    滑板队的队员们有通过跨界跨项选拔过来的,他们通常是体校和武术学校的学生,有着较好的身体素质、毅力和胆量;有的是通过招募社会滑手而来,这些孩子本身就很喜欢滑板这项运动,而且接触滑板的时间也很早,十五六岁可能已有好几年的“滑龄”了。

    “许多人会质疑招募社会滑手会不会为滑板队带来不好的习惯和氛围,但滑板运动本身就源于街头,社会滑手在遵守专业竞技规则的情况下可能更具备个人风格,也更有创造力。而我们招来的社会滑手才十二三岁,还未受到太多不良社会气息的浸染,加上他们本身是热爱滑板运动的,我们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他们加入运动队后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深夜去滑滑板,不遵守竞技体育的规则,自己也会很难出得了成绩。所以,与其说我们选择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选择了我们。”王重天说。

备战全运 树立信心


    受去年疫情影响,滑板队的训练曾停滞了几个月。如今,队员们正全力投入全运会的备战中,至今已有近一年时间。“今年的春节对于滑板队的小队员来说是个特别的节日,因为他们和我们教练一起留在了医科大的训练基地里,没有回到家人身边过节,每天坚持着辛苦的训练。”王重天告诉记者。

    贵州省滑板队的主力队员张艳是队里唯一取得国家滑板队补助的队员,也是一名颇具个人风格的队员。张艳喜欢上滑板运动和许多孩子们的初衷十分相似,因为这个运动帅气极了。“我从来没觉得滑板很辛苦,因为我看到别人跃上台阶那行云流水的动作时都会心生向往,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滑出那样的动作。”接着张艳又说道:“在一次比赛中,我遇到了一个高杆,下杆动作的难度对我来说太大,虽然教练在场外鼓励我去挑战,而我没有把握能做好,就放弃去做了。结果成绩出来时我得了第四,与第三名只有微弱的差距,因为这个动作让我与奖牌失之交臂,后来特别后悔。所以,在此之后我更加努力地去尝试各种动作,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喜欢挑战大动作的风格。”

    贵州省滑板队的每个队员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的擅长抓板,有的擅长翻板,有的擅长精确控制,多样的风格也为队员们带来了许多交流成长的空间。虽然滑板队的队员都还未参加过全运会这个级别的赛事,但在王重天看来,他们早都已具备打入全运会决赛争夺奖牌的实力,而作为教练的他需要做的是为小队员们消除紧张、树立信心,所以常让队员们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通过滑板进行交流。

    滑板队的队员都有着很好的基础,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大学校园滑板圈子里的小小老师。每次一起玩耍时一旁便会响起各种各样的欢呼声,看着越来越多前来请教的哥哥姐姐,小队员们便越发喜爱上了滑板这项运动,这些校园里的大朋友在不知不觉中也为日复一日辛苦训练的滑板少年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暖意。(贵州体育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