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正当时 乘风破浪再扬帆——铜仁市“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十三五”以来,铜仁市体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体育大政方针政策,体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大胆作为、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着力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方面协调推进,全市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国体育的利好政策频出,体育强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铜仁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2016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铜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了《铜仁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为铜仁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强化了政策引领,突出了工作落实,实现了创新发展。

  体育发展投入逐年递增。市级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均把体育事业纳入年度工作报告,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五年来,安排体育事业发展经费3910.3978万元,市级财政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人均达 8.77元。

    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完善。在省局支持下,铜仁市体育局出台了《铜仁市农体工程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了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乡镇农体工程、村级农体工程覆益率达100℅。17个体育场馆和3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向社会开放,新建生态体育公园9个、社会足球场37片、多功能运动场27个、健身步道226.7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精心打造环梵净山“金山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山地户外运动,乌江、锦江流域水上运动,以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登山大赛、中国传统龙舟大赛为引领,以松桃的滚龙、石阡的毛龙、德江的炸龙为龙头,全力推进假日体育、户外体育、休闲体育、民族体育的兴起,全民参与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4.38℅。

    体育社会组织更加健全。“十三五”期间,成立了市级体育总会和县级体育总会、建立了2085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老年人体育协会实现了市、县全覆盖,建立了一级、二级、三级社体指导员培训制度,共培训社体指导员4823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体旅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全面推进传统文化、民族体育、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了以梵净山为龙头,带动区(县)发展的赛事体系,形成旅游跟着赛事跑、产业跟着旅游兴、群众跟着产业富的良性循环,开展景区、景点民族体育活动500余场,吸引600余万人次参与,带动了体育赛事观光游、体验游、休闲游、度假游。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五年来,铜仁始终坚持体教给合,深化项目科学布局,强化业训工作和经费保障,共投入参赛、业训、培训经费497.3817万元,业训水平全面提升,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共获金牌110枚、银牌66枚、铜牌106枚,其中在省十运会上铜仁市取得了金牌数较省九运会有较大提升。

    体育产业步伐不断迈进。全市现有体育企业及单位267家,个体经营户323家,其中体育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汽车露营基地3家。2020年获体育旅游精品线路7条、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家。体育产业步伐的不断迈进,进一步促进了铜仁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达258家,体育彩票销售量达12.7亿元。

  五年来,铜仁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实现了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体育社会组织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更加精准、全民健身人才队伍更加夯实、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展望“十四五”,铜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紧扣“一带双核”战略规划,以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工程为抓手,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品牌赛事为引领,以赛事体系化建设为目标,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