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体育局“五举措”谋划群众体育工作

  2016年是黔南建州60周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46号文件精神,围绕贵州创建山地户外运动大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黔南州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要求,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举办独具黔南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陆地一片,民族一线、水上一带”的国际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活动为平台,推动全民健身

  以黔南州建州60周年为契机,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全民健身日等重大节日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的州庆气氛,在州府都匀地区月月有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月:举办“元旦”《首届“中国体育彩票杯”半程马拉松、5公里迷你马拉松赛》、《建州60年大庆“体彩杯”体育舞蹈争霸赛》。二月:春节、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三月:《迎“三八”全州广场舞大赛》。四月:《“毛尖茶山”登高、健步走活动》、《六十年州庆信鸽450公里特比环大奖赛》。五月:《迎“五一”全州气排球赛》、《“五四”青年节彩虹跑》。六月:《端午节“多彩贵州”龙舟系列赛活动》。七月:《“迎州庆”全州广播操比赛》、《沿剑江两岸广播操展示活动》。八月:《“都匀毛尖”亚洲攀岩邀请赛》、《建州六十周年大庆体育系列活动》。九月:《第十二届全省健身气功比赛》。十月:《迎国庆全州网球公开赛》。十一月:《“足协杯”全州足球联赛》。十二月:《全州武术、太极拳展示活动》。各县市、各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也要按照州体育局的统一部署,以州庆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上下联动,形成轰动效应。

  二、以赛事为契机,营造州庆氛围

  依托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亚洲攀岩锦标赛2个国际品牌赛事和已经承办的13项全国赛事,宣传“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展示黔南60年辉煌成就,有效的推介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拉动体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赛事开展旅游观光、文化交流、招商引资、购物娱乐等,把体育赛事做成一张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精品名片。

  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继续申办、承办全国性赛事,力争一县一特色,一月一赛事,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持续打造:福泉古城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汽车露营大会、惠水全国无线电侧向/定向越野锦标赛、罗甸红水河全国野钓大赛、瓮安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龙里十里刺梨沟山地自行车赛、惠水县全国少数民族小龙舟邀请赛、三都全国赛马邀请赛、三都尧人山徒步穿越赛、福泉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龙里中铁生态户外运动大会、“都匀毛尖”高原山地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赛事的级别和档次,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每个县市要集中资源和资金,重点推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大品牌赛事,叫响“黔南休闲运动”品牌。

  三、以基地建设,推动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

  按照贵州打造山地户外大省的总体布局,结合黔南的资源特点,打造具有黔南特色的康体养生、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拟重点打造: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国际生态汽车露营基地、都匀螺丝壳毛尖茶高原山地户外运动基地、龙里国际户外运动康体休闲度假基地、独山国家紫林山森林公园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瓮安县朱家山高原氧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贵定阳宝山户外运动基地、平塘大射电户外科普探险基地、罗甸高原千岛湖冬季水上运动基地、平塘玉水河文化体育旅游基地、瓮安江界河水上运动基地、荔波水村河水上运动基地、惠水小龙舟训练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推动我州山地户外运动的蓬勃开展

  四、以黔南特色,创建体旅休闲目的地

  充分发挥黔南山地、水体、生态资源优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三天奇观”等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将徒步、山地自行车、攀岩、漂流、露营等山地户外运动与景区、景点、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借助旅发大会,将重大山地户外赛事、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捆绑举办,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发展,形成合力。按照区域布局,打造陆地一片,民族一线、水上一带的集户外运动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目的地。

  陆地一片:以山地自行车为主线超100公里骑行。

  龙里十里刺梨沟山地自行车→贵定金海雪山自行车→福泉古城山地自行车→都匀毛尖高原自行车。

  民族一线:以少数民族风情、两高经济带为主线的超100公里徒步穿越。

  都匀苗族(归兰山自然保护区徒步穿越)→三都水族(尧人山原始森林徒步穿越)→荔波瑶族(茂兰卡斯特地貌徒步穿越)→平塘毛南族(大射电六硐风景区徒步穿越)

  水上一带:以区域河流风光为主线的水上运动。

  惠水涟江(龙舟)→都匀剑江(龙舟)三都都柳江(龙舟)→平塘玉水河(龙舟)。

  五、创新发展,开创群众体育新局面

  1、抓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州级全民健身中心”一场三馆投入使用,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建设各类健身场所,城市规划中保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力度,力争覆盖率达到70%。

  2、建队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提升业务指导水平和管理能力。着力培育协会、俱乐部的管理人才,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引领带头作用。

  3、促产业。创新思路,通过招商引资、体育项目推荐、赛事整体外包等方式,引进专业策划公司来承办运作赛事,把政府投入办赛逐步过度到市场运作和商业开发。扶持协会、专业俱乐部改革发展,指导建立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培育使其逐步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达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双赢。

  4、强宣传。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深度合作,提高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在主要媒体的宣传力度,实现活动有图像,有声音,在全社会掀起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潮,营造体育事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扩大体育的影响力,提升政府对体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力,促进体育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5、展业态。充分发挥国民体质检测中心的作用,开展体质检测,健康评估,运动处方等新业态,通过医体结合,将体质监测与健康体检,强身健体与疾病防治结合起来,为公共体育服务拓展新的平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为政府研究制定下一阶段《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依据,为提高我州国民健康水平,加快黔南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