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各地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各有实招

    2月4日,2015年贵州省体育局长会议在清镇红枫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召开。会议期间,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遵义市体育运动学校、黔西南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金沙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贵州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对外体育交流中心等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与参会单位分享经验成果。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参会单位围绕深化体育改革、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贯彻国发46号文件、贯彻落实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为贵州省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各市州体育工作结合各地特点、因地制宜,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全国、全省体育局长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开拓创新,贵州体育事业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全省各地全民健身工作扎实开展有声有色,竞技体育多元发展重点突出,体育产业立足省情繁荣发展。

    群众体育工作方面,在黔东南,该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结合该州少数民族种类多、人口比重大这一特点,充分深挖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该州将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该州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州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全州少数民族运动会引导群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和参与,传播民族体育文化精髓;该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现已挖掘、推广多达几十个,如独木龙舟、反排木鼓舞、斗牛等项目现已广泛受到群众喜爱,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挖掘与推广,达到了体育与文化的高度结合、满足了群众的健身和精神文化需要;该州还通过建立健全州级、省级少数民族传统训练基地,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开展,提高项目竞赛水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性、原有性的保护和传承,早在2004年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就被省民宗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授予“贵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综合训练基地”,该州麻江、镇远、施秉等县也先后被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龙舟训练基地”;该州还通过大力推行民族体育进校园、积极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器械、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等方式积极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

    竞技体育方面,以遵义市体育运动学校为例,该校自办校以来已累计培养出20余名优秀运动员输送到国家队、培养100余名优秀运动员输送到省专业队,邹市明、丁富学、丁常琴、吕平、晏佳华等优秀运动员都是从这里走出,这都与该校坚持“以体为本,读训并重,走精品体育运动项目强校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高度重视科学选材,严格训练常规管理,坚持完善教练员责任制,坚持读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该校面对新形势,通过抢抓新机遇,为贵州省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在黔东南榕江县则在进行着大力推进“快乐体操”进校园工程,榕江是贵州省著名的“体操之乡”,该县培养出林莉、肖莎、杨胜超、刘榕冰等优秀运动员。该县是全国快乐体操进校园“一区一市一县”(即北京市东城区、湖北省仙桃市、贵州省榕江县)三个试点之一。2013年该县在古州一小、古州二小、县幼儿园、榕江一中、榕江二中、民族中学等16所学校分三个阶段启动实施体操进校园工作。该县还积极探索“体操”新课程的教研教改。目前,幼儿园和小学每周体育课4节次,初中、高中每周3节次,各试点学校均能按照要求开齐开足课时。同时以县体育训练中心作为技术指导,加强体育老师体操技能培训,在体育课、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中增加“快乐体操”内容,提高师生对体操运动的认知。“快乐体操”将为体操之乡注入新活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贵州省体操事业可持续发展。

    体育产业方面,一方面全省各市州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打造山地户外特色品牌赛事,体旅结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金沙县,该县围绕“体旅融合、以体促旅”,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当地资源,举办活动,群策群力,市场运作,多方协力打造品牌赛事,近年来该县成功举办了多届汽车拉力赛、溯溪大赛、山地竞速挑战赛等全国体育赛事,赛事的举办提高了金沙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还为该县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大县甚至全省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奠定了基础,还促使金沙旅游“从无到有,有中生优”的转型跨越,该县2014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旅游中收入26亿元,彰显了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元功能,实践证明了体育与旅游,体育与文化有机结合产生巨大效益;另一方面,全省各地强化措施,大幅推进体育彩票的销售额,以黔西南州为例,该州体彩工作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实现工作理念新突破;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实现队伍建设新突破;拓宽渠道,健全网络,实现网点新突破;突出重点,强化流程,实现规范建设新突破;把握市场,强化营销,实现重点产品新突破;整合资源,强化宣传,实现形象建设新突破”六个突破实现了该州体操销售的大增涨,该州体彩销量由2011年的97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87亿元,体彩市场份额也从2011年的42%上升到2014年的近60%,市场份额增长17.47%,其中电彩份额57.16%,即开型份额82.07%,均列全省第一位。2014年贵州省体彩销售突破22亿元大关,谱写了贵州体彩新篇章。体育彩票是体育事业的生命线,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彩票历来遵循着“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为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建以及体育竞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论是黔东南州结合自身地域特点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还是榕江县大力推行“快乐体操”进校园促进贵州省体操事业可持续发展、又或者金沙县大力打造山地户外品牌赛事推进体旅结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还是六盘水“突出特色、主动作为,打造贵州多梯度体育训练基地”、都匀市“校园足球助推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这些仅仅是近年来各市州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贵州的体育事业也有着喜人的发展。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竞技体育多元发展重点突出、打造山地户外大省强省……贵州体育人以“敢于坚守、敢于拼搏、敢于挑战、敢于胜利”的“四敢”精神有信心、有决心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之路。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