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积极打造国家级田径高原训练基地



6月30日,贵州省体育局和毕节地区行署组织训练、科研等有关人员,来到海拔2350米至2900米的赫章县小韭菜坪及威宁县马摆大山召开贵州省田径项目高原训练工作现场会,落实国家体育总局“高原开发计划”。经过实地考察,赫章县小韭菜坪及威宁县马摆大山从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具备了建设国家级高原训练基地的条件。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同意将小韭菜坪和马摆大山建成贵州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并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乃至国际级高原训练基地。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田径中心为发展我国中长跑项目,拟在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实施“高原开发计划”。此项计划以竞赛为杠杆,采用“逐级分龄选拔”的办法,在高原地区挖掘具有超常潜力的青少年苗子进行培养。贵州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实施,也是起动贵州省体育局“十二五”工作规划中提出的建设“多梯度一体化综合训练基地”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分别在高原、亚高原和平原建设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训练基地,以满足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所需的综合训练要求,提升此类项目的训练质量,提高相关领域的体育科研水平。这为国家“高原开发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毕节地区赫章县小韭菜坪,海拔2530米以上,可供训练海拔在2350米到2900米之间,占地350亩。威宁县马摆大山,海拔2763米,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7公里,面积约40平方公里,平缓陡坡兼备,是理想的中长跑、长跑、竞走、马拉松训练场地,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2500米以上高原训练基地的空白。此项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毕节地区文化和体育局与区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中长跑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通知》,印发了《毕节地区田径(中长跑、长跑、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管理办法》、《毕节地区(2011-2014年)周期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培训目标责任书》、《毕节地区中长跑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年度考核评估实施细则》等。目前,省体育局正在拟定“贵州高原开发计划实施方案”,该方案将与省教育厅联合签发,指导全省世居高原青少年的选才训练。确保基地建成后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训练,为向省和国家专业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副巡视员彭俊杰,地区行署副专员张光奇,以及省体育局处室、省体科所、省体工大队、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毕节地区文化体育局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地区教育局,赫章、威宁县县委、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列席了会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