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国际体育名片 中国拳击公开赛花落贵阳揭秘
——访贵州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
我国拳击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 “中国拳击公开赛”将于4月3日在贵阳金阳体育馆拉开战幕,届时将有来自世界21个国家的拳坛高手云集贵阳,激情对决。一个经济欠发达,体育尚落后的省份何以获得这次举办国际拳击A级赛事资格?为此,记者走访了贵州省体育局局长、中国拳击协会副主席蔡国祥。
“中国拳击公开赛最终落户贵阳应该说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在局长办公室,蔡国祥无不自豪地说。
众所周知,竞技体育是以成绩说话的。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升国旗奏国歌,就是竞技体育最核心的任务。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布局和定位也是据此划分的,即重点项目、潜优势项目和一般项目。七八年前,中国拳击不过是一般项目。“那时的拳击队在国际赛场上很不经打,往往在预赛时就被别人打得落花流水,三下五除二便遭淘汰,用当时国家体育总局一位司长的话讲:“花了一笔钱,挨了一顿打,然后鼻青脸肿的就回家。”
“为此,中国拳击队痛下决心,调整队伍,由我省优秀教练员张传良出任总教练。新的教练班子在张传良的带领下,激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训练上敢于打破陈规旧习,大胆探索创新,对拳击运动规律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提出了适合中国拳击项目发展的训练方针和原则,使中国拳击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训练效果更显著。中国拳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是张传良亲自训练的邹市明,在近几年的一系列国际比赛上特别世界五大联赛上,一次次创造奇迹,将金牌悉数揽入囊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邹市明领军的拳击队一举夺得2枚金牌,实现了中国拳击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极大地提振了中国拳击的士气,中国拳击在国内体坛的地位和国际拳联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国家体育总局对拳击队的突出表现和斐然成绩也给予了高度认可和重视。随着中国拳击国际声望的提高,中国拳击跆拳道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也顺利当选为国际拳联副主席。如何继承好北京奥运会遗产,扩大我国拳击项目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常建平副主席认为中国应该为世界拳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应该有一个与中国在世界拳坛地位相匹配的达到国际A级的甚至更高规格的拳击赛事。这就是中国要举办这个国际拳击公开赛的大背景。”
说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蔡国祥记得,去年夏天,中国拳跆中心主任常建平来到贵阳,除了看国家队训练外,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考察贵阳是否具备承办国际拳击公开赛的条件。其实那时已有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好的、拳击项目也开展得不错的城市希望能够承办这个赛事。但要举办好一个国际A级比赛,光有钱不行,还要根据诸多因素综合衡量。经过考察,常建平认为拳击在贵州上至省政府下至老百姓认同度高,拳击训练比赛基地优良,更有两张国际拳坛响当当的名片——奥运冠军邹市明和中国拳击队总教头张传良,将比赛放在贵州最合适。没想到他的想法和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不谋而合,双方一拍即合。在省政府的积极支持下,2009年省人民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行文商请与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拳击公开赛”,经总局同意并由中国拳击协会向国际拳联提出申办报告,最终获得批准。国际拳联为此制定了“中国拳击公开赛”赛事总体方案,并向32个国家和地区发送了邀请函,到目前为止,已有古巴、俄罗斯、法国、德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接受邀请参加本次赛事。赛事放在贵阳金阳新区举办,就是通过打造国际化的体育品牌赛事,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促进贵阳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事业的发展。拳击赛的举办,也为贵阳当前开展的“三创一办”活动提供了动力。中国拳击公开赛就这样花落贵阳。
蔡国祥说,作为贵州体育,由于经费受限,我们不可能全面开花,而要根据贵州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重点、联强作优、精选优育、提高效益’”,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精、巧、小”竞技体育发展路子,从而打造出能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且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项目,让重点更重,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拳击就是我们重点打造的项目。在培养方式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再送到国际赛场上。利用强省经济上和科研上的优势,借鸡下蛋,借船出海,让我们的优秀苗子出更多的邹市明,最终实现有更多贵州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中国争光,为贵州添彩。
新世纪体育报记者 田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