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贵州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月24日上午,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体育发展大会上,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就贯彻执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4〕9号,以下简称9号文件)和《贵州省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情况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我省体育事业立足于“欠开发、欠发达”的省情,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于为国争光、为省争誉的目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实现突破的历程,并对今后两年的体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他指出,近年来贵州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呈现出群众体育有亮点,竞技体育有突破,体育产业有创新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的局面。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我省有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丁富学和射击运动员李亚军参加比赛,邹市明不负众望,勇夺拳击金牌,实现了中国拳击运动和贵州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贵州省体育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成绩突破奖”,贵州省亚高原运动训练基地等三个单位、三名个人受到表彰。2006年至2008年,我省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共获得金牌64枚,银牌57枚,铜牌51枚。

    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号召,围绕“建群众身边体育场地、抓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体育活动”的“三边”工程,努力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特别以打造龙舟赛为亮点,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国际龙舟大赛,促进民族体育发展。在第八届全国民运会上,我省夺得9枚龙舟项目金牌,4枚射弩项目金牌,1枚陀螺团体金牌,并获得表演项目7个金奖,金牌总数列全国第一,创造了我省参加民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方面,2006年以来,我们在全省建成了68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培训了1900名乡镇社会体育指导员。2008年召开了全省首届农民运动会,并组队参加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获得了6金8银6铜的好成绩。另外,创建了56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20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个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建设“民康工程”3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00条、“雪炭工程”五批共15个;残疾人运动员陈忠兰入选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老年人、工青妇等各体育单项协会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圆满完成了北京奥会火炬接力贵州境内传递活动。

    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大省和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目标,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积极与文化、旅游、传媒部门结合,从资源禀赋和体育多元功能开发的角度,把开展山地户外运动与开发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主动找项目,积极搞活动,一地一品牌赛事初具雏形。如贵阳白云风筝节、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睛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紫云格凸河攀岩挑战赛、毕节百里杜鹃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黔东南州下司激流回旋国际公开赛、开阳、六盘水全国汽车拉力赛、贵定全国卡丁车、摩托车年终总决赛、清镇全国越野跑赛、龙里滑翔伞优秀选手赛、铜仁梵净山野外挑战赛、镇宁万人奔向黄果树半程马拉松赛、兴义万峰湖野钓大赛、荔波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等国内外大型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和活动。举办地涵盖了全省9个市(州、地),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地区组队参加比赛,新华社等60多家媒体前来宣传报道。特别是2008年10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黔西南州承办的,以“亲近自然、健康人生”为主题的首次全国山地运动会,是山地运动自2005年被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山地综合赛事,是我省顺应后奥运时代大众户外休闲体育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然山水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而积极打造的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赛事。运动会充分展示了黔西南州多姿多彩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在全国产生了较好影响。这些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验性与参与性都较高的体育赛事,不仅已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亮点,成为地方名片,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而且还提升了贵州体育旅游的品位,扩大了贵州体育旅游的影响,丰富了贵州体育旅游的内涵,增加了贵州体育旅游的附加值。此外,体育彩票在全省各地大力支持下,在2006年销售3.147亿元,2007年销售4.73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销量达6.93亿元,较上年增长46%,为我省体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蔡国祥同志指出,通过“十一五”前三年的努力,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基础更加扎实。今后两年,是深入贯彻9号文件、全面完成规划、促进体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非常关键的两年。蔡国祥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体育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十一届省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结合省情,服务全局,围绕中心,创新发展,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围绕目标抓体系。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抓好 “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工作。要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把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宗旨、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继续实施好“三边”工程。要加强青少年体育重点,突出民族体育特点,攻克农村体育难点,保持老年健身热点,克服机关干部缺乏健身弱点。第一,要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对推动全民健身的综合效应,促进全省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继续抓好龙舟月活动、启动新农村篮球赛、组织举办8月8日首个“全民健身日”活动,组队参加第四届妇女健身展示大会和老年人健身大会,积极做好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的有关筹备工作。第二,要继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今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要确保800个,力争1000个;“雪炭工程”在国家今年实施2个的基础上,争取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1600万元再资助8个,使“雪炭工程”今年力争实施1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力争100条,为500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站点配置500套音响等设备,并开始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器材的维修、更换。第三,要抓好体育社团和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体育组织建设,加快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支持和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种健身俱乐部。力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使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总体达到35%,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0.6平方米。

    二是要立足省情抓特色。北京奥运会的结束标志我国竞技体育新一轮周期的开始。我省竞技体育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大局,确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为国家选拔培养人才,实现新一轮世界大赛、奥运会夺取金牌,为国家作贡献的战略目标,采取“突出特色,联强做优,精选优育,提高效益”的项目发展方针,继续坚持重点发展 “精、小、巧”的优势特色项目和“走出去、请进来、送上去”的项目提高形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力备战十一运会,完成参赛任务;二是研究新形势下恢复省运会的可行性;三是抓好竞技体育项目建设,将拳击、体操、射击、赛艇、皮划艇作为我省重点支持项目,田径、游泳、跆拳道、举重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足球、武术、山地户外、汽车、围棋、空海模等项目作为“以奖代补”项目加以发展;四是探索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模式,加强19个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50个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五是继续加强体育与教育、科研的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教育、训练、科研有机整合,规划布局全省多梯度训练基地,发挥国家级亚高原重点科研实验室的功能,争取建成贵州省体育职业学院;六是完善红枫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清镇体育训练基地、麻江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和贵州省亚高原重点实验室的设施建设。

    三是服务大局抓创新。要充分挖掘贵州独特的自然、气候、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积极开展山地户外运动,打造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在办好各级传统山地户外赛事活动的基础上,争取继续举办全国山地运动会。在“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我省推出的47项活动中,体育主题活动就有6项,各级体育部门一定要做好赛事活动的组织工作,宣传并扩大体育旅游市场。各级体育部门还要在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营地),建设山体健身步道拓展城市公园功能,开发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建立俱乐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一地(州、市)一个品牌赛事,形成一所院校一支户外运动特色队伍,使我省山地户外运动开展得更具有内涵,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参与性,更具有知名度。
体育彩票作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要严格执行体育彩票发行、公益金使用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发行水平,扩大发行量,更加有效管理和使用好体育彩票公益金。在此基础上,全省各级体育部门要把盘活现有存量资源为重点,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和推动健身休闲与竞赛表演业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是面对机遇抓改革。面对新形势下体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体育发展体制,拓宽体育发展渠道,增强体育发展活力,夯实体育发展基础,在改革体制和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开展研究,加强思考和探索:一是科学设置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地方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管理、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建设、投入方式与服务模式建设等群众体育发展模式;二是建成符合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竞赛体系,破解后备人才缺乏,体育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三是建立以社会保障为基础,以事业保障为激励,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运动员保障机制,着力破解运动员进出口不畅等难题。面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提出了扩大内需,保障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应对措施。而新形势、新情况对贵州体育事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因此我们需争分夺秒地抓好项目库的建设,在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竞技体育发展、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开发、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思路,超前谋划,力争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同时在全省体育系统内要按照交错式前进、滚动式发展的思路,处理好“大与小、稳与危、缓与急、内与外、主与次”的关系,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

    五是保障发展抓党建。推进贵州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贵州体育事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加强全省体育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建设。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蔡国祥同志要求全省体育系统干部职工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契机,以这次省政府召开的体育发展大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林树森省长和崔大林副局长的讲话精神,按照“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的要求,求真务实,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