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校山地自行车赛 :“三道车辙”下的体教融合




  11月18日,2022年全省高校山地自行车赛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赛,吸引了省内17所高校的近200名运动员参赛。

  比赛由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教育厅主办,已连续举办三届,参赛者较去年增长了近一倍。

  该赛事为何能火热“圈粉”?记者通过采访得到诸多答案:想挑战全运会季军、体验专业越野赛道、扩大车友圈、锻炼身体……

  “同学们快乐、自信、健康的面貌就是最好答案,更反映了体教融合内涵。”在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中心主任夏昭元看来,体教融合让赛事活力满满,正如赛道上交织的车辙,在他们成长之路上留下深刻且丰富的痕迹。

  车辙一:发掘潜力,放大梦想

  陈科宇今年大二,2021年夺得全运会山地自行车项目季军后,让他一跃成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明星。

  “没有学校、教练支持,我的车轮不可能驶向全国赛场,还进入国家队训练。”望向熟悉的赛道,陈科宇对记者说:“这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9年,贵州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省体育局的支持下,利用地形地貌优势,建成了我省高校第一个自行车文化主题公园,并成为贵州省自行车训练基地。

  “这里原来是荒山,现在是同学们增强体质、筑体育梦的乐园。”贵州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志坚谈起山地自行车运动在校园的热度自信满满。

  蔡志坚认为,体教融合让教体部门资源优势得到互补、放大,体育赛事、专业教练进驻高校,为学生发掘潜力、敢于追梦打下了基础,更培育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带动更多同学参加健身,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车辙二:“塔基”更实,“塔尖”更高

  前不久,贵州省山地自行车队招新,得到全省高校学子热情响应,队员人数扩充至28人。

  这是令总教练陆正虎意想不到的画面,“3年前我们只有两个人,当时是我拉着米久江一起申请组队。现在我们选人面广了,还配上了体能师、营养师、康复师等保障。”

  从“找”队员到“选”苗子的转变,得益于体教融合背景下,贵州体育在校园大力推广山地户外运动,以及“省队校办”模式的落地。

  “这个项目要健康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夏昭元说,山地自行车赛在校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不仅扩大、夯实了参与人数“塔基”,还拓宽了竞技体育选材、育才的渠道,让更多高水平运动员涌向“塔尖”。

  赛后,来自贵州大学参赛选手石禹进赶忙去找陈科宇合影,纪念和偶像同场竞技这一刻。

  “我经常在抖音给贵州山地自行车队的训练视频点赞,实在太帅了!”他说,这些年,身边玩山地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氛围也很浓厚,自己就是从公路车转到山地车的例子。

  车辙三:塑造健全人格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健康、快乐、阳光的生活方式。

  比赛期间还举办了儿童滑步车赛,吸引了不少家长在场边为孩子加油鼓劲。“体育应该陪伴小孩一生,可以让他立体成长。”彭了看到孩子举起奖杯自信向上的模样,内心感到幸福。

  这些年,随着体育在学校重视的程度逐步提高,也让家长对体教融合有了新思考。“不会要求孩子拿奖牌,更为看重他在运动中战胜挫折、培养抗压能力和团队精神。”彭了说。

  “我认为体育就是教育,你看我没因错失奖牌而气馁,为交到了新朋友感到开心,又燃烧了卡路里,还实现了专业选手较量的小目标,这不就是体育教给我的嘛。”石禹进笑着说。

  鸣笛开赛前,省体育局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体教融合典范。贵州体教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众望新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